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人民日報海外版:西湖憑什麼征服世界?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1:4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西湖一角(資料圖片)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白堤、蘇堤、斷橋……西湖的景觀無疑是文化的,這個文化無疑是中國的。作為一個文化湖,能進入《世界遺産名錄》,無疑是中國文化又一次成功地“走出去”。

  在此之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所長陳同濱有一次帶著一個外國專家考察西湖。看著湖水,望著遠山,陳同濱沉浸其中,不由向老外感慨。然而無論她怎麼解釋,對方就是“一點感覺都沒有”。

  因此,儘管西湖的人文內涵是國人必修課,但是要讓外國人了解還需要花一番力氣。比如西湖十景之一的“斷橋殘雪”,現在西湖上的這座橋既沒有斷裂,也沒有積雪,理解上就有困難。還有白堤、蘇堤,在一般的老外看來,那就是一條很寬敞的馬路,如何讓他們將之與白居易、蘇軾聯絡起來,也需要動腦筋。

  在西方人的傳統觀念中,中國是神秘的,是不可理喻的,是他們的“化外之地”。能成為世界遺産,西湖憑的是什麼?走國際化路線。這裡的國際化不是西化,而是現代化;不是迎合,而是包容。

  在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具體到西湖,杭州市拆掉有礙觀瞻的建築,修復人文景觀,保護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讓西湖對所有人開放,不設障礙。這麼一來,西湖就是可親可愛的,是觸手可及的。

  因為開放,西湖兼融雅俗,既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既有岳飛的廟,對於民族節義以褒揚,也有蘇小小墓,對於世俗人物以安慰。在民間流傳廣泛的白蛇傳,也是在西湖産生的。沒有一個地方能夠把這幾個方面這麼好地糅合在一起。對於一個現代化的西湖來説,這種包容的胸懷來自古人的智慧,更體現出與世界接軌的自信。

  在中國人的世界觀中,這個宇宙是圓融一體的,人在其中,必須要順和而動,破壞與山水的互動,那就是不和諧。歷代中國人,一次又一次地給西湖添加景觀、故事,但他們似乎商量好了,每一次添加都那麼得體,沒有任何滯澀,千年而下,西湖變成了中國天人合一理念的絕佳載體。

  如何更有效地傳播這種理念,如何讓世界讀懂西湖,這些年我們做了大量闡釋工作,官方的、民間的,頗有成效。

  事實上,最晚從馬可波羅開始,西方人就已經開始不斷關注這片湖水了。這方面的記載,史不絕書。今天,我們的西湖能夠讓他們懂,能夠讓世界懂,不是他們更努力了,而是我們更自信了。因此,西湖在今天成為世界遺産,不用雀躍,因為她早就是這樣了。我們應該為之雀躍的,是這個時代。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西湖
  • 世界遺産名錄
  • 文化遺産信息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