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環衛女工張秀芳耍掃帚走紅網絡,被多家電視臺邀請表演,卻因常要請假上節目而被單位辭退。從旭日陽剛的版權衝突到“掃帚姐”被辭退,成名草根如何應對社會生活中的規則和責任?泛娛樂化時代,一朝成名對個人究竟意味什麼?而夢想一詞,在媒體的反復“製造”中,又呈現出怎樣的複雜內涵?
更該學學“收碗哥” (山東讀者 張楠之)
在快樂中工作,在工作中快樂,這是每個人都嚮往的狀態。在枯燥的環衛工作中找到樂趣,折射“掃帚姐”對工作的熱愛,這一點值得學習。
與“掃帚姐”相呼應的,還有最近同樣走紅網絡的福建農林大學“收碗哥”。這位大三學生兩小時可以收拾碗筷2萬餘副,最快時平均每秒3副。相比之下,“掃帚姐”耍掃帚只是工作之餘的調劑,這些動作也沒法用到工作中去,甚至會因為練習佔用一定的工作時間。
“掃帚姐”的才藝讓人欣賞、夢想也值得鼓勵,但相比而言,像“收碗哥”那樣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人,才是最值得欣賞和鼓勵的人。一個月有20天不在崗,誰都難免被辭職;但任何單位都不會辭退“收碗哥”這樣的員工。或許,這樣的對比,能讓人更好地看到現實生活的邏輯和規則。
説到底,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扮演著一個角色,同時具有個人與職業雙重屬性。在個人之外,也不能忽視了一種角色基礎上的職業精神或職業道德。既然從事某一職業,就應該受到職業本身所附帶的規則、道德等的約束,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
夢想別被“消費化”(湖北讀者 王艷春)
旭日陽剛憑一首《春天裏》讓自己告別狹窄的出租屋,王寶強邊幹清潔工邊當群眾演員終成影視明星,掃街30年的劍橋清潔工52歲時終獲劍橋大學榮譽碩士學位……無數例子昭示,“夢想”絕不是一個虛無的詞彙。
有夢想是可貴的,堅守夢想不僅是一種自由,更是一種權利。公眾、媒介在支持和鼓勵這些普通“追夢者”時,不應總是抱著“消費”和“賞玩”的態度。解聘“掃帚姐”的做法固然值得進一步討論,但媒體三分鐘熱度,網絡一哄即散的圍觀,更值得商榷。社會各界切實地關注這些普通人的每一步,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支持和欣賞。
尋夢的路上,註定會有很多悲欣交集的故事可供挖掘。可是,如果只是把這些感動當作“噱頭”、把這些故事當作“商品”,可謂用眼淚和收視率沖淡了夢想本應有的價值。因此,讓我們一起給“掃帚姐”掌聲吧,她需要我們的鼓勵而不是炒作,需要我們的支持而不是圍觀。或許,不僅是“掃帚姐”,對更多的普通人,也該有著同樣的態度。
不妨讓“掃帚姐”代言(江蘇讀者 井水明)
“掃帚姐”能把一米多長的大掃帚玩出“魔法”,這種由崗位技能延伸出的特殊技巧,是她長期使用掃帚中的勞動心得與鍛鍊體會,讓人想起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
無論是掃雪女工多次換襪子感動網友,還是“環衛工抱孫女鼻吻”照片流傳一時,環衛工人這一群體,在公眾眼中始終是以一種弱勢的形象出現。而在某種程度上,“掃帚姐”走紅,正體現了環衛工人的另一面,雖然工作辛苦,但他們也充滿了智慧與想象力,也同樣樂觀開朗、熱愛生活。這種立足崗位、健康工作、樂觀生活的態度,正是在現代社會中不可多得的財富,有著打動人心的力量。
“掃帚姐”展現了環衛工人內修與外練的形象,本可以成為環衛部門很好的“形象代言人”,讓更多人關注支持這個群體。但她卻沒有引起環衛部門的重視,反而被辭退,這不能不説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