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11: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文匯報
歐美藝術品保險費收入是交易額的1%,而在我國這項保險幾乎空白——
藝術品保險的短板何時補上?
近日,北京故宮博物院7件展品被盜,引發各界強烈關注。雖然公安機關很快破案,追回了其中的4件,但目前仍有3件下落不明。更讓人驚詫的是,據展品提供方香港兩依藏博物館負責人透露,出於對故宮安保的信任,香港方面為這7件展品只象徵性地投保了31萬元,而這批藝術品實際價值保守估計也有幾千萬元。一時間,給藝術品投保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記者了解到,在歐美國家,藝術品保險業務已經相當成熟。每100美元的藝術品交易,保險公司就能從中獲得1美元的保費收入。巨大的市場交易量和保費規模,催生了法國金盛、德國安聯等專門從事藝術品保險的公司。而在國內,由於藝術品鑒定和估值比較困難,再加上承擔的風險較大,還沒有專業從事藝術品保險的公司,藝術品保險的産品也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正在試點開發。
現狀:九成藝術展未買保險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步入爆發期。與此同時,隨著國際交流增多,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也越來越多。按理説,藝術品保險在國內應當大有可為,但現實的情況是,藝術品保險在國內幾乎是空白,大部分展覽的國內主辦方保險意識淡薄。對藝術品進行投保的大多是展覽的外國主辦方,而且往往購買的是外國保險公司的藝術保險。
朱先生是一位策展人,經常奔忙於全國各地策劃藝術展,他最擔心的是展品在運送途中、展覽期間出現閃失。因為,在他經手舉辦的數百場展覽中,約九成未購買相關保險。“出於安全的考慮,我會建議主辦方購買保險。但是事實上,真正買保險的不到一成,有人甚至説我還不如用買保險的錢去多請幾個保鏢。”
當然,除了藝術品投保意識淡薄外,許多保險公司不願承保也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對此,深圳收藏家曾先生深有體會。曾先生經常帶著自己的藏品到各地的拍賣行估價。他曾經也想過買一份保險,但是幾家保險公司均表示不對任何類型的藝術品承保,或者“幾十萬元的古董瓷器只按幾千元的快遞貨運險的標準來保”。
困境:藝術品估值難、贗品多
去年,上海美術館舉辦近10年來上海最大規模的“陳逸飛藝術展”。太平洋保險為展出的所有60多幅作品提供了總保額6億多元的保險,被看成是藝術品保險的有益探索。全程負責本次展覽保險業務接洽的上海美術館發展部主任茅宏坤告訴記者,其實在跟太平洋保險簽訂合同之前,他們接觸過四五家大型保險公司,但最終都在藝術品定價上“卡殼”,“保險公司認為國內缺乏權威性、統一的藝術鑒定評估機構,難以給藝術品估值。”
某大型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承認了這種説法。她説,藝術品保險主要承保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藝術品直接損失。藝術品的市場價格浮動很大,不同的評估機構給出的估價相差甚遠,保險公司在確定保額上難以把握,很難達成共識。她以“陳逸飛藝術展”為例,主辦方原本希望陳逸飛的仕女題材代表作《潯陽遺韻》能夠參展,但藏家提出1.2億元的天價保費,致使保險公司無法操作而談判破裂。“即使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在價格上達成一致,也很難控制道德風險的發生。目前藝術品市場造假的情況比較嚴重,有些贗品甚至可以瞞過專業人士的眼睛。比如有人拿價值幾百元的贗品到保險公司投保,説是價值很高,但投保後故意損壞或者丟失,保險公司的損失就會很大。這對保險公司的技術能力、風險管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借鑒:歐美藝術品保險流程
雖然國內保險公司對藝術品保險持謹慎態度,但是在歐美國家,藝術品保險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險種。很多藝術品保險業務的保額都是“天文數字”。全球知名的保險集團法國安盛集團還專門成立了從事藝術品保險業務的子公司——金盛藝術品保險公司。該公司的業務範圍不僅包括藝術品失竊後的賠償,而且涵蓋藝術品損壞後的賠償。到目前為止,金盛藝術品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已經拓展到法國、英國、美國、德國、瑞士、意大利等數十個國家。其組成人員包括美術館人員、策展人、鑒定人員、保存技師、運輸及交易業以及財稅諮詢人員。
曾當過美國友邦保險藝術保險全球客戶投資顧問的馬天在一次演講仲介紹,國外的保險公司一般接到保險申請後,會派出自己機構的屬員或聘請獨立的藝術行業顧問進行評估,俗稱“外托”。藝術品保險業務的流程是,接保後先初步審查作品的清晰數碼或正片彩照,然後查閱申請表以及藝術作品的“身份證”和專業交易機構出具的原作保證書,歷史交易記錄等。如稍有疑問,他們就會通過電話或親自去客戶那裏實地考察,甚至在保險期間派人全程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