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免費博物館客流壓力大 網絡博物館為何少人問津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2日 16:1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3月2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整體向公眾開放。開放首日,觀眾客流量達到8800余人次,“爆棚”現象引發了不少問題。天涯論壇上一篇悉數“國家博物館N宗‘最’”的帖子,配圖展示了“水太貴”、“廁所設計令人尷尬”、“設施缺損、故障”等瑕疵紕漏,引得不少參觀者圍觀跟帖。這邊國博官方微博上,有網友呼籲:“能不能把網站的內容擴充下,有個更開放的平臺能讓我們了解下國博的展品!”

  不單是國家博物館,福建省博物院免費開放第一天,遊客就把自然館的大門擠壞了;上海美術館出現小孩在畫作下小便的狀況;一些博物館裏,人們躺在座椅上打盹兒,在展廳裏乘涼,還有大媽在裏頭擇起了菜……面對博物館免費開放帶來的諸多問題,人們不禁將視線投向近年來流行的“網上觀展”——網絡博物館能否成為緩解問題的良方?

  “所謂的網絡博物館,娛樂性遠大於教育性。我之前瀏覽過網上故宮,速度有點慢。做得很炫,但實質內容和材料很少。”一提起網絡博物館,文博迷董一穎就抱怨。內容少、更新慢、互動差……網絡博物館真的成了“問題生”嗎?帶著好奇,筆者點開了國內幾大知名博物館的網頁。

  在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文化網站”的南京博物院網站“虛擬文物”專區下,筆者只看到“東漢錯銀燈飾青銅牛燈”等四件虛擬文物,要想一睹細節究竟,還要經歷下載安裝指定插件等一系列折騰。能在“文物快覽”中搜到圖片信息和文字介紹的文物不過500件。

  在以青銅器收藏聞名的上海博物館的網站上,筆者粗略地瀏覽到“典藏精選”青銅器條目下有70多件展品,而據上博館方稱共有銅器類藏品(含1、2、3級品)7000余件。“視頻點播”區中,最近一次更新來自5年前的一場“從塞尚到波洛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繪畫名作展”,此後未再添一條關於特展的視頻紀錄。

  “三維場景——身臨其境的感受現場的氛圍”,筆者點開上博虛擬展館宣傳語下的鏈結,在製作略顯粗糙的3D導覽界面上,陶瓷展品在眼前模糊地一晃而過,只夠了解擺放的大致方位,別指望能瞧清楚一二。另一個三維虛擬展館——青銅館,則規定用戶必須下載虛擬三維瀏覽系統控件,並對使用該款平臺軟體的電腦配置提出了大量要求。也就是説,光有一台電腦並不能保證你暢遊上博3D展館,還要你的配置過關才行。

  隨後,筆者控制虛擬人物走進了首都博物館網上體驗館(一期),前進、左轉、上樓……,沒用多久就大致熟悉了首博內部結構、展廳位置。可是找了一圈,除去簡單的設施、景觀內飾,博物館最核心的內容——展品——卻並未從中體現。回到首博網站上,也只能看到部分一級藏品。

  據首都博物館信息中心副主任朱鍇介紹,目前首博網上體驗館仍處在發展初期。首都博物館館藏文物多達12萬套,展品上網屬於長期基礎性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工,但目前負責這項工作的只有五個人。另有文博行業從業者稱,國家每年對文博事業的財政、人力支持並不高,文博系統在各級地方瀕於邊緣化。一些國家重點建設範圍之外的博物館,甚至沒有負責網站的專門人員。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陸建松教授認為,現階段國內網博發展瓶頸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首先是觀念問題,我國博物館多為科研機關,實行資料封鎖,館與館之間還存在一種狹隘的觀念。其次,藏品的分類、定名、用度、計量單位等基礎性技術工作非常難做。再就是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