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民國文獻為何成了最脆弱的館藏?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3日 15:1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圖書館書庫,工作人員正在清點民國文獻數目。

  “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因為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民國時期文獻正是以文字記錄了中國近代歷史的風雲變幻。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民國時期文獻,特別是革命文獻,是對歷史的繼承,對民族的負責,是我們的神聖使命。”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在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文化藝術界委員聯組會上提出,民國時期文獻搶救保護面臨嚴峻形勢,已經刻不容緩。周和平委員關於搶救保護民國時期文獻的發言和提案在會上及會後引起了強烈反響(本報曾于3月13日在一版刊登相關專訪)。本報記者隨即前往國家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等地進行調研、走訪,並聯絡了重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國內的民國藏書“大戶”,結果發現,正如周和平委員所説,民國時期文獻已經普遍出現了老化或損毀現象,有的一觸即碎,有的甚至已經碎成紙屑,再也無法使用。

  斷層危機初顯: 最脆弱的館藏文獻

  1911到1949,短短38年的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而特殊的一環。

  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産黨成立、抗日戰爭……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接連發生,古今、東西思潮交匯碰撞,在語言文字、政治、法律、歷史等學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而記載印證著這些的民國文獻,卻正在急速老化、損毀,面臨消失。“再不保護,我們的民族歷史將面臨斷層的危險。”周和平在接受採訪時向記者表示,“國圖曾就民國文獻的破損程度進行過抽樣調查,874冊書,破損率100%,其中,嚴重破損的比例佔到樣本總數的54.78%。”

  據了解,民國時期紙張的一般壽命是50至100年,大大低於“紙壽千年”的宣紙。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説,民國書籍的保存難度要遠遠高於古籍善本。據國家圖書館文獻保護部副研究館員周崇潤介紹,民國時期正是手工造紙向近代機械造紙和印刷階段過渡的時期,造紙材料混雜,制漿工藝落後,用紙多為酸性化學漿紙,質量差,極易老化。而古籍所用的宣紙大部分採用植物纖維製作,紙張呈中性或鹼性,並且在製作時就考慮到了防蟲、防蛀等問題,加入了中草藥成分,成書一般還有函套在外保護,因此保存相對要好得多。

  此外,民國書籍的裝幀多為簡裝,由於工藝落後,目前國圖所藏的88萬冊民國文獻中,書脊、裝訂破損嚴重的書籍比比皆是,殘破、掉頁的情況也很多見。

  與國圖的情況類似,民國文獻館藏較為豐富的天津圖書館、重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也都面臨紙張酸化、老化嚴重,缺乏韌性,大量圖書變碎掉渣的情況。“整本完整的圖書很難尋覓,據我們抽樣調查,民國文獻尤其是抗戰文獻,破損率達90%。有相當一部分已不具備閱覽條件。”擁有民國時期出版物76611種、177621冊的重慶圖書館在給記者的回函中如是寫道。

  天津圖書館所藏民國時期中文書籍的破損率也在2/3以上。“日文書和西文書以及各種期刊還略好,報紙,尤其是經微縮(翻動)過後的報紙(原件),已經碰都不敢碰了。”天津圖書館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季秋華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