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國博大廳吊裝千噸重“鋼樓板” 國內罕見(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16: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銅廳

大廳愚公移山浮雕

  國家博物館新館即將對外開放,它氣勢恢宏的外表早已把人震撼。新館館內是啥模樣?如此宏偉建築的高科技含量有哪些?在天安門廣場這麼一個萬眾矚目的地方,工程人員如何施工操作的?有什麼幕後故事?上週末,本報記者走進國家博物館,為您一一揭秘。

  國博新館佈局

  新館地上四層、地下兩層

  地上一至三層為展廳,四層為觀眾休息餐飲服務區

  地下一層為常設展覽《古代中國》展廳、劇場、多功能廳、影院、新聞發佈廳、車庫等

  地下二層為文物庫房

  銅門擇時開

  樓梯寓意張開雙臂

  新國家博物館是一個改擴建的工程,原來的老館為6.5萬平方米,改擴建中拆掉了3萬平方米,新建面積為16萬平方米,目前總的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從外觀來看,新舊兩館最大的不同是檐口,新建築是金屬檐口,而老建築是琉璃瓦檐口。據介紹,考慮到時間久了琉璃瓦容易掉色,釉面容易剝落,因此本次採用金屬檐口,但是為了營造手工打造的效果,顏色都是手工刷上去的,看似不均勻的效果原來是精心安排。這也使新舊兩館做到了和諧統一。

  沿著臺階拾級而上,就到了國家博物館的西門,這裡原來是舊館的一部分建築,後來拆除成為連接新館和舊館的“天井”,在這裡仰望藍天,心情怡然。進得館內,就是一個開闊的西大廳,整個大廳高26米,門口一側是七扇銅門,用古代青銅鏤空的紋樣進行裝飾。透過銅門可以看見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人民大會堂。這裡是觀眾進入博物館的一個重要的集散區域,今後平時七扇大門關閉,只在重大慶典活動和重大日子才打開。觀眾可以從兩邊旋轉門進入。觀眾如果面向廣場站在西大廳中央,會看見左右手兩邊各有一個大的樓梯,感覺很像是一雙臂膀。如果把門打開,便像是張開臂膀歡迎世界各地的友人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遺産,這寓意著包容和開放。

  沒一根立柱

  中央大廳混搭裝飾

  站在西大廳從南望到北,視線沒有任何阻攔,這裡被稱做“藝術長廊”。長廊很是敞亮,沒有一根立柱阻擋視線。北京城建集團建築工程總承包部國博改擴建工程項目部經理李克銳介紹,為了營造開闊的空間,建築方採取了無立柱設計,1萬平方米的大廳採用了一整塊重達1000噸的鋼面屋頂,從地面整體提升至空中25米高的距離。

  在大廳內向上望去,會發現我國古代建築中“藻井”的設計,這種特有的建築結構和裝飾布燈、通風、安設吊點,産生華麗的視覺效果。這一設計在中央大廳也得以運用。李克銳説,工程中共包括386個藻井,採光和通風都通過藻井予以解決。

  正前方《愚公移山》的雕塑墻將參觀者引入中央大廳。1940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艱難時刻,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創作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油畫。如今,這幅中國油畫史上最精彩的作品之一,被作成一幅寬36米、高12米的巨大浮雕,在國博西大廳正面墻上迎接著每一位參觀者。

  中央大廳共有2000平方米,是舉辦重要展覽開幕式及國事活動的地方。走進中央大廳,一種歷史厚重感油然而生。這裡的地面用伊朗洞石予以裝飾,仔細一瞧,石頭上的小洞仿佛在和參觀者説話。李克銳介紹,用這種石頭予以裝飾,就是讓人感覺到一種歷史滄桑感。再看墻面,則是中國紅。大片的紅讓你意識到這裡的中國韻味。摸一下,墻壁有一種摩擦感,原來這是麻布的設計。李克銳説,用石頭和麻布的混搭裝飾,有一種別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