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南京民俗博物館吸納非遺傳承人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6日 17:1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些天,不少入駐南京民俗博物館的民間藝人分外忙碌。就在去年底,博物館與一家文化公司簽下500萬元的非遺産品訂單,昔日生意零落的剪紙、絨花、核雕等民間藝人,手裏一下子有了長長一串訂單。

  收入微薄,非遺傳承的積極性必然受影響

  走進趙樹憲絨花工作室,57歲的省級非遺傳承人趙樹憲正在精心製作一朵牡丹絨花。絨花是南京獨特的頭飾品,南京女子有著婚嫁喜事和一年三節戴絨花的傳統。趙樹憲原是南京工藝制花廠絨花車間的主任,如今廠子沒有了,他成了南京極少的絨花藝人。提起訂單,趙樹憲一臉輕鬆:“有博物館聯絡銷售,我們專心製作就是了。”

  “怎麼保護、發展好非遺,一直是我們博物館思考和努力做好的一件事”,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副館長沈浩介紹,新世紀之初,博物館一期維修工程結束時,就開闢了部分空間,無償提供給民間藝術傳承人,吸引了40多名藝人入駐。

  隨著2007年前後博物館二期維修工程完工,博物館為民間藝人提供的工作空間也得以擴大,張方林剪紙、趙樹憲絨花等紛紛以工作室的形式出現。沈浩介紹説,除了無償提供場所、加強非遺保護外,博物館也在積極為這些非遺産品尋找出路,“對於民間藝人來説,沒有經濟效益,長期收入微薄,非遺傳承的積極性必然受到影響。”

  公司負責産品設計和銷售,藝人負責製作

  2010年下半年,南京民俗博物館的負責人在揚州市參觀考察時受到啟發。揚州很多民間藝術品都是通過公司進行産業開發,由公司負責産品的設計、銷售,民間藝人負責訂單式生産。

  民俗博物館負責事業發展的副館長嚴文英介紹説,從揚州考察回來,博物館就積極與一家有實力的文化公司洽談合作,公司負責專業的産品設計、市場開發等,而博物館則負責組織民間藝人提供原真性的産品。2010年底,雙方簽下了首張500萬元的訂單,內容包括剪紙、絨花、金銀器製作等多個門類,其中僅張方林的春節剪紙就有20萬元、趙樹憲絨花有10萬元。“由於製作能力有限,我們只好推掉了一部分”,嚴文英的話裏不無遺憾。

  南京民俗博物館正在積極籌建一個面積4000平方米的非遺博物館,以吸納更多的非遺傳承人進駐,參與工藝品的展示和生産。嚴文英錶示,非遺産品限于其生産形式和生産能力,大規模批量生産顯然不可能,與文化公司的合作,也只是在為非遺産品尋找出路上的初步探索。下一步,在積極推動産品研發設計及深度包裝的同時,博物館還將加強對産品生産的管理。“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保證非遺産品的原真性,即必須是民間藝人親手製作,而非通過其他渠道組織生産,甚至購買他人的産品。只有保持住原真性,非遺的保護和傳承才會向良性的方向發展。”嚴文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