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追逐“非遺”的燦爛 追尋幸福的夢想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8日 11:5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馬尾河的水靜靜向前流淌,倒映河水的彩色燈組璀璨奪目,與這座從巨大災難中涅槃重生的城市,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年畫報春長卷。伴著中國文聯“送歡樂下基層”的歌舞聲,“2011中國年畫節暨第十屆綿竹年畫節”26日在這裡開幕。

  對於綿竹人民來説,1月26日有著特殊的含義,因為這一天是綿竹市通過地方法規固定下來的一個文化節日--綿竹年畫節。每逢次日,綿竹人民都共同見證綿竹年畫的成長,用最熱烈、最喜慶的方式,迎接新春的到來、齊頌美好幸福生活。

  千百年來,浸潤著古老的巴蜀文明,勤勞淳樸的綿竹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獨特的綿竹文化,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綿竹年畫,早已成為綿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她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蘇州桃花塢等年畫並稱為中國民間年畫的瑰寶。

  對綿竹人來説,2008年5月12日是一場噩夢。誰也記不清那場大地震奪去了多少綿竹年畫的傳承人和手藝本冊。然而,地震震不垮綿竹人民自強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

  綿竹市遵道鎮譚氏姐妹是年畫高手,地震摧毀了他們精心建造並繪有年畫的家。她們的母親冒著余震的危險,在廢墟中撿回幾張年畫。母親説,有了畫樣,年畫手藝恢復起來就容易些。綿竹年畫,在地震後,成為綿竹人精神的象徵、感情的寄託。

  年畫也在兄弟省份的友情援建下恢復生機。在綿竹市孝德鎮射箭臺村,蘇州市投資3000多萬元,援建了8個年畫村項目,把這裡打造成一座充滿文化內涵和民俗風情的藝術館,一個培育年畫傳人、發展年畫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綜合基地。年畫村融入江蘇文化産業發展理念,形成“前店後院”經營模式的年畫街坊,吸引了三彩畫坊、四匯齋、錦藝唐等10余家年畫商家。

  災後重建完成後的綿竹,年畫創作與經營者已逾千人,刺繡年畫、陶版年畫、金絲年畫、銀絲年畫、葫蘆年畫、竹編年畫、木雕年畫……年畫種類層出不窮,綿竹年畫走上了産業化發展之路。“農忙忙耕種、農閒畫年畫”成為綿竹農村的新時尚,農民們的年畫産品已遠銷美、法、英、日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年畫節開幕式現場興,來自美國波士頓的藝術家威廉凱爾興奮地對記者説:“年畫節正成為中外文化溝通的橋梁和平臺,看起來中國內陸人民的思想越來越解放,這對‘非遺’走出國門、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中國以色列商會成都項目經理龍意已來華經商8年了。汶川大地震時他是志願者,如今他帶著以色列畫家到綿竹辦畫展,在展示以色列文化的同時,也表達對這座城市的愛。

  “馬尾河的燈亮起來了,年貨備齊了,年畫貼出來了,親朋好友回家了,綿竹過年了!”綿竹人,既有綿綿的親情、友情、兄弟姐妹情,更有內心像竹子般堅毅挺拔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年畫震後的重生,不僅體現著城市重建的成功,更折射出綿竹人走出陰影、追逐“非遺”燦爛、追尋幸福夢想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