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4日 13:1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22日舉行考古成果發佈會稱,該院2010年在對秦直道遺址考古調查發掘中,首次發現中國古代道路交通轉盤。為秦直道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有“古代高速路”之稱的秦直道,是秦始皇派大將蒙恬修建的從咸陽淳化直通內蒙古包頭市的專用軍事大道,全長700多公里,數十米寬,南北直向,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故稱作“直道”。秦直道主要路段跨陜西淳化、旬邑、宜君、黃陵、富縣、甘泉、安塞等縣,沿子午嶺北上,多在荒山野嶺間修建,寬闊通敞,氣勢宏大。在陜西境內的長度有四分之三,被當地人俗稱為“皇上路”、“聖人條”。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考古研究部副部長肖健一介紹,2010年,該院總計調查秦直道路線150公里,發現秦漢建築遺址6處,墓葬群5處。其中通過對延安市甘泉縣方家河直道的發掘,解決了秦直道下山、過洛河的線路問題,即:不是在聖馬橋直接過河或向下游延伸過河,而是圍繞聖馬橋墩台下坡並轉彎180度後從上遊過河,因此,聖馬橋墩臺可認為是中國古代道路交通轉盤的首次發現。
在中國考古界,秦直道研究的最大分歧是東西線之爭,秦直道至黃陵興隆關以後向東還是向北(繼而向西北)是爭論的焦點。此次,圍繞興隆關發掘了8條探溝,其中,興隆關以南4條,以東2條,以北2條。
通過此次考古發掘證實,秦直道在興隆關以南僅一條線路,一直從秦沿用至唐宋或更晚;在興隆關以北則向東行穿越子午嶺,繼而北行,且一直沿用至西漢晚期;東漢開始,東線廢棄,改從興隆關直向北行,且一直沿用至唐宋;而所謂西線則與秦直道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