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委員建議籌建戊戌變法紀念館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1日 12:0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895年4月,米市衚同43號南海會館中住著一位舉人,當清政府將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這位舉人連夜起草了一份1.4萬言的《上皇帝書》,並領導各省上千名舉人集會,這就是著名的“公車上書”,進而引發了“戊戌變法”。這位舉人叫康有為。如今已過百年,康有為的故居竟成了大雜院,建築破損嚴重。

  市政協委員、本報編委、理論部主任李喬上會前曾特地到訪南海會館,看到被風雨侵蝕的古建,半空中縱橫交織的電線和晾衣繩,還有半人高的蜂窩煤堆,李喬委員痛心不已,既為古建的損毀,也為大雜院中市民生活的艱辛。

  李喬委員説,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謀求獨立、自由、解放的奮鬥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甲午戰爭後中國人民開始覺醒的重要標誌,是後來發生的辛亥革命的前驅,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始。戊戌變法志士所表現出的愛國精神、改革精神、犧牲精神,至今仍是中國人應該學習的,是寶貴的歷史遺産和精神遺産。

  市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院長魏崇新與李喬委員不謀而合。他説,地處陶然亭街道的米市衚同裏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很多。衚同29號是“便宜坊”烤鴨店最早的店址,至今已有近600年的歷史;43號是南海會館,這裡除了是康有為的故居,還誕生了北京最早的民辦報紙《萬國公報》;衚同47號院是著名的“譚家菜”老闆譚宗浚的故居;衚同62號是江蘇徐州會館舊址;64號是安徽涇縣會館舊址,也是“五四”運動著名刊物《每週評論》的編輯部所在地,李大釗、陳獨秀等就曾在這裡編輯了許多抨擊時局的文章。此外,湖南寧鄉會館舊址、江蘇江陰會館舊址、清末大臣梁鼎芬的藏書樓“棲鳳樓”舊址、“潘祖蔭祠”舊址也在此衚同中。“但是那裏面臨拆遷,文物損毀觸目驚心。”魏崇新委員説。

  李喬委員建議,儘快將文物徹底修繕,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利用原有歷史信息,開闢戊戌變法主題紀念館。李喬委員説,南海會館不僅是康有為的故居,附近還有很多維新遺跡。例如距離南海會館不遠的楊繼盛祠和松筠庵,是公車上書舉子云集的地方;維新志士譚嗣同居住的瀏陽會館也在附近;此外戊戌六君子就義的菜市口刑場,也距離會館不遠。這些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跡和文物均可納入建成後的紀念館。

  “拆了就沒有了,代表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文物,尤其是古街巷越來越少。”魏崇新委員説,《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建議有關部門立即停止對米市衚同的拆除,修復古街巷,使其成為北京市歷史文化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