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中國公佈去年6大考古新發現 南澳1號沉船等入選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14:5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2010年6月10日上午,中新社記者登上在“南澳Ⅰ號”的打撈船“南天順”號對打撈情況進行採訪。圖為考古隊員在當天出水的一個陶罐裏發現淤泥夾雜著一些顆粒狀的物品,根據以往的經驗,考古人員懷疑是有機質物品,將經過科學化驗後進行確認。

  201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11日在北京正式對外公佈,浙江東苕溪中游商代原始瓷窯址群、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江蘇蘇州市木瀆春秋城址、新疆鄯善縣吐峪溝石窟寺遺址、湖南永順縣老司城遺址、廣東汕頭市“南澳Ⅰ號”明代沉船等6項考古新發現入選。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科院考古學論壇當天在北京開壇,壇上公佈了2010年中國考古6大新發現,這6項考古新發現研究團隊相關負責人還分別在論壇上對其考古發現具體內容進行介紹:

  ——浙江東苕溪中游商代原始瓷窯址群。東苕溪位於浙江北部,是商周原始瓷窯址的重要分佈區。2010年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當地文物部門對商代原始瓷窯址進行調查,共發現窯址20多處,集中于德清龍勝片區與湖州青山片區。當年3至12月,對青山片區的南山商代窯址進行搶救性發掘,揭露窯爐遺跡3條、灰坑2個,並出土大量原始瓷器。此次調查與發掘表明,南山窯址是目前已發掘的最早的原始瓷窯址,是探索瓷器起源的重要實物資料。商代原始瓷的生産,標誌著社會的分化已達到一定高度。

  ——山西翼城縣大河口西周墓地。大河口墓地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有墓葬千余座。2009年至今對墓地進行的大面積發掘已揭露面積15000余平方米,發現墓葬615座,車馬坑22座。該墓地是新發現的一處西周封國墓地,銅器銘文中的“霸伯”是其最高權力擁有者,“霸”是國名但不見於傳世的文獻記載。在大河口墓地,商、周文化因素均比較明顯,自身特色也很鮮明。該墓地的發現為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和西周史提供了重要資料。

  ——江蘇蘇州市木瀆春秋城址。本次考古發現顯示,在蘇州西南部山區木瀆、胥口一帶山間盆地內存在大型中心性遺址,其性質應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城址。以該中心性城址為核心,各種等級的遺址、墓葬等,構成了較完整的聚落群。這一聚落群對理解蘇州地區東周時期的各種遺存現象和重構當時的社會、文化史提供了重要基點。

  ——新疆鄯善縣吐峪溝石窟寺遺址。吐峪溝石窟是新疆東部最早開鑿的佛教石窟遺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藝術由由西域向內地傳播的關鍵節點。新發現的溝東、溝西兩處中心柱窟(大像窟)壁畫的風格均顯示出較早的時代特徵,壁畫題材也是前所未見,具有較強的地域特色,初步推斷洞窟約開鑿于公元5世紀,這對於研究吐峪溝石窟群年代及洞窟開鑿的先後次第等重要問題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線索。此次出土了大量的文書殘片,包括漢文、粟特文、藏文、回鶻文、婆羅迷文等,字體風格最早的文書,可早到公元4、5世紀,這為研究吐魯番地區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古代語言等提供了新資料。

  ——湖南永順縣老司城遺址。該遺址為歷史上永順士司數百年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也是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情況最好的土司城址。2010年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三次對老司城遺址進行發掘,通過對其核心區域的專題調查,已發現土司時期的烽火臺、軍事關卡、土司莊園、古墓群、宗教遺址、石刻題銘60多處,對永順老司城相關遺址的內涵和空間分佈有了更全面認識。永順老司城遺址城市分區明確,功能齊全,充分反映了永順土司的歷史圖景,是研究中國土司制度、復原土司社會內部結構和中國城市發展史的實物案例。

  ——廣東汕頭市“南澳Ⅰ號”明代沉船。2010年4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國家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聯合組隊開始對“南澳Ⅰ號”沉船進行發掘,根據發掘結果,船體縱向長約27米,最寬的隔艙長7.5米,目前初步完成沉船主體的測量和水下攝像、攝影、繪圖工作,已確認貨艙15個。從“南澳Ⅰ號”出水陶瓷器的胎質、釉色、器形、青花圖案紋飾風格及燒造工藝等方面判斷,其年代為明代晚期嘉靖至萬曆年間,來源可能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民窯産品,窯口可能包括江西景德鎮民窯、福建漳州窯及粵東梅州大埔和潮州饒平等地民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