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蘇州木瀆發現春秋時期具有都邑性質的最大城址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14:4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天,記者從蘇州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知,繼上半年發現蘇州木瀆春秋城址南北城墻之後,下半年東西城墻也初步確定,從目前已知的南、北、東、西城墻遺跡來看,這是目前發現的春秋時期具有都邑性質的最大城址。考古專家表示,從目前考證的情況來看,不排除其即伍子胥所建闔閭大城的可能性。 

  作為吳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吳國的都城和王陵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無錫大動干戈地要“保護”闔閭城遺址,常州也在摩拳擦掌:因為新發現的闔閭城據説大部分在常州地界。無錫只是有“一部分”。

  而根據《左傳》、《國語》、《史記吳太伯世家》、《越絕書》、《吳越春秋》等文獻記載,吳國晚期都城在今蘇州。

  多年來,蘇州市區考古雖有春秋時期零星遺跡、遺物發現,但作為春秋都城的考古依據不夠確鑿。

  今天公佈的這一階段性考古成果對蘇州考古學與吳文化的研究無疑具有重大價值。考古專家表示木瀆春秋城址規模大,保存完好,特別是城墻、河道、水城門、作坊、墓葬等遺存的發現,是吳文化考古的重要突破,為吳都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線索。

  據了解,2009年秋季以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蘇州西部山區及周邊地區的先秦時期遺存進行了綜合考古調查、發掘與研究,這是首次對東周時期吳越地區大型遺址進行的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

  考古工作區域位於蘇州市西南部,太湖東北側,由靈岩山、天平山、天池山、五峰山等一圈山脈和由這些山脈所圍成的山間盆地構成,包括蘇州市吳中區的木瀆鎮、胥口鎮和穹隆山風景區三個鄉鎮的部分地區。

  通過一年半的考古調查和發掘,聯合考古隊相繼發現了與超大型城址有關的古城墻、護城河、水城門以及一處大型遺存,一座面積大、遺存豐富、等級高的大城漸漸浮現。

  2010年上半年在這塊盆地的北端木瀆鎮五峰村、南端胥口鎮新峰村發現了春秋城墻遺跡,南北兩道城墻相距為6728米。下半年,在盆地東南角木瀆劉莊以及向北的木東公路一帶,發現了南北走向的土崗,該土崗在劉莊與新峰村城墻相連,推測為東城墻遺跡。在盆地西部穹隆山景區堰頭村、仰家村東側發掘了一個寬約20米,高1.5米的土墩,其南北兩側有多處斷續分佈的土墩,應為西城墻遺跡。東西兩道城墻相距為6820米。

  蘇州古城聯合考古隊領隊徐良高告訴記者,從目前已知的南、北、東、西城墻遺跡來看,該城址依山臨湖而建,呈不規則狀,似扇形。經測算,總面積達24.79平方公里,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春秋時期具有都邑性質的最大城址。

  2010年上半年在這個區域內共發現並登錄土墩遺存235處,考古隊確定了馬巷上石器作坊遺址等5處古代遺址,發現大量陶片、石器半成品、石器等。但是一直未見與之相應的中心性遺址。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上徐良高透露,本次考古發現顯示當時存在大型中心性遺址。以該中心性城址為核心,各種等級的遺址、墓葬等,構成了較完整的聚落群。這一聚落群對理解蘇州地區東周時期的各種遺存現象和重構當時的社會、文化史提供了重要基點。

  此外,在2010年下半年的考古過程中,首次發現了帶“石郭”的春秋貴族墓葬。徐良高表示,吳國王陵與吳國都城關係密切,是吳文化研究和吳國都城遺址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該墓葬的發現意義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1月11日北京舉行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論壇上,蘇州木瀆春秋城址考古項目成功入選“201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下一階段,聯合考古隊將繼續圍繞城址的範圍、結構與佈局,周邊同時期遺址以及王陵等各等級墓葬進行調查、發掘與研究。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表示,本次發現是東周考古的重大突破。蘇州木瀆春秋城址項目涉及到了吳文化五大課題中的都邑、王陵、石室土墩的性質、青銅冶煉技術,這在吳文化考古上有特別重要的價值。他強調,在取得考古成果的同時,要研究制定木瀆春秋城址的保護利用規劃,這是吳文化考古中不容忽視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