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資訊 >

安徽宿松縣發現30余種黃梅戲手抄本(圖)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9日 11: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安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劇本距今已有70多年曆史,同時發現的還有近百件古戲服。

  日前,記者在隨安徽省文史館對黃梅戲發源地進行調研時,在黃梅戲發源地之一的宿松縣北浴鄉廖河村一村民家中,意外發現了30余本黃梅戲手抄本,同時一併發現的還有該村民珍藏了幾十年的近百件古戲服。

  宿松縣是黃梅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收藏這些黃梅戲手抄本和古戲服的村民叫廖竟成,今年60歲。據廖竟成説,這些黃梅戲的手抄本和古戲服都是他的太爺爺和村裏人在民國24年(1936年)合資置辦的,同時留下的,還有一對唱戲時挂在戲臺兩邊用於照明的七寶蓮燈。“現在村裏還保存的有一個建於明朝中期的古戲臺,逢年過節村裏唱大戲時,村民們都會聚集到這裡來”。今年81歲的聊河村民廖期年説,民國24年村裏唱大戲的場景,他還模糊記得。 “一個叫吳節如的師傅,帶著他的戲班子在村裏連續唱了8天的黃梅戲,因為吳師傅的嗓子好,觀眾場場都爆滿。但吳師傅不識字,他唱的戲都沒有文字劇本,廖竟成的太爺爺就把吳師傅留在村裏多住了幾天,讓吳師傅唱,他就一句句地用草紙記下來,包括唱詞、人物、唸白等等。 ”

  廖竟成太爺爺記錄的這些劇本,後來就成了廖河村黃梅劇團走街串巷演出時最殷實的“家底”。 “後來我們才知道,來村裏唱戲的那個吳節如,他的師傅是當時有名的黃梅戲大師胡寶林,因為劇本寫得好,周邊的一些戲班都來找我們要本子。 ”

  記者在廖竟成家裏看見,這些黃梅戲手抄本有30多種,劇本的名字有《世代仇》、《小蒼山》、《白衣記》、《木蘭從軍》、《七仙女送子》等等。有的是草紙做封面,上面直接用毛筆寫上劇本的名字;有的則比較講究,先用牛皮紙做封面,再在上面用硃砂臨摹了劇裏人物的肖像;還有的則直接用當時民國時期的報紙當書皮。這些戲手抄本有的已被老鼠啃咬,還有的黴斑遮蓋了文字,掉頁殘損現象非常嚴重。

  除了這些手抄黃梅戲劇本外,廖竟成還收藏了當時的戲服,花花綠綠的,被廖竟成窩在了三個大木箱裏,抽出來時,衣服已褶皺不堪,有的帽子都被壓變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