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明刻本資治通鑒綱目亮相西泠秋拍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1日 17: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西泠秋拍,古籍專場推出數部明清以來的多卷帙全書,在版本、書品、文獻價值等各方面值得藏界矚目。其中《資治通鑒綱目全書》是又一部煌煌巨作。

    《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我國編年史中跨度最長的一部巨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大理學家朱熹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撰成《資治通鑒綱目》一書,凡五十九卷。全書以編年體的形式記敘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歷史大事。每事以大字記其梗概,稱“綱要”,以小字詳述之,稱“細目”,故稱為“綱目”。這一體例的史書稱綱目體。立綱仿傚《春秋》,力求平謹;敘事仿傚《左傳》,敘事詳明。其每論一事,均以“凡”發之,模倣《左傳》所列的“五千發凡”。

    綱目體史書問世以後很有影響,繼作者眾。宋、元間,金履祥撰《資治通鑒前編》十八卷,《舉要》三卷,上起唐堯,下接《資治通鑒》。後人以《舉要》為綱,改成綱目體形式,與《資治通鑒》形成一體。明成化間,大臣商輅等奉敕撰《續資治通鑒綱目》二十七卷,上起北宋建國,下至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熹、金履祥、商輅所撰的三部綱目體史書包含了元以前的正史,故明末刻書多以三家合刻,而以陳仁錫評閱本最為流行。清聖祖玄燁經常翻閱此三書,命儒臣宋犖等重新彙編,校刻出版,命名為《禦批通鑒綱目全書》,于康熙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07─ 1710年)完成。

    此書包括前篇二十五卷(1函10冊)、正篇五十九卷及續編卷之末一卷(11函70冊)、續篇二十七卷(4函26冊),共計一百一十二卷(16夾106冊)。紙張保護良好。

    拍品説明:

    資治通鑒綱目全書一百一十一卷末一卷

    (宋)朱熹等撰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蘇州知府朱燮元刻本

    16夾106冊

    22.115.5cm

    此書將朱熹《資治通鑒綱目》五十九卷、南軒《訂正通鑒綱目前編》二十五卷、商輅《續資治通鑒》二十七卷三部合刻為全書。

    蘇州知府朱燮元有感於朱熹《資治通鑒綱目》幾無善本傳世,與當地官員協商,籌資並將另兩部一併刊刻,號曰全書。

    全書紙質瑩潔,墨黑如漆,鐫刻亦頗精美,加之卷帙浩繁,有蘇州名刻工張成宗、章右等雕版,可謂萬曆時期刻書之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