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9日 17:1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上海展覽館外觀
被譽為“博物館奧林匹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在上海剛剛閉幕,但上海市美術館的現狀卻引起了與會各國博物館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會的一批美術館館長參觀上海當代藝術館時,美術館的場館空間成為焦點話題,由此,大型公立美術館數量有限,“將上海展覽館的功能轉換為美術博物館”的建議被再次提及。
美術館與博物館已經成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設施,其數量和知名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乃至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也代表著歷史的積澱。從近代開始,上海就是中國視覺藝術創作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無論是最早的水墨探索,還是最早對西方繪畫的接收和轉化,都發生在上海。“近代以來,上海在電影、文學、美術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海派文化影響深遠。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地位日益突顯,但是在舉辦文化活動時,其美術館的格局就顯得與大都市的形象不太匹配。”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對此體會很深。第11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區在上海開幕時,同一展館裏還有一個全國糖果博覽會和化粧品交易會,其熱鬧卻不無紛亂的情形讓他記憶猶新。
中國的美術事業如今正進入蓬勃發展的時代,上海地區的美術活動更是十分活躍。可以説,上海的美術館建設和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規化和現代化的軌道,並在軟、硬體建設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規模。“上海有大量民營、私立美術館正在不斷涌現,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相比而言,上海公立美術館的數量不足,並且由於空間的局限,不能更大範圍、更大規模地展示更多的美術作品。”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指出,缺乏與上海城市發展要求相匹配的大型美術館,不能不説是上海的一項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