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資訊 >

民族工藝美術生存困難 傳統遭受“時尚”衝擊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8日 15: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現代化浪潮已逐步滲透到各民族,民族文化發生了變遷,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各民族如何發展文化?如何利用好文化資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如何保護各自的特色文化?

  近日,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少數民族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學術研討會在湖北武漢中南民族大學召開。多名民族學專家就民族文化的開發和保護問題進行了探討。

  傳統受到“時尚”衝擊

  甘肅省民族研究所所長王建民提出,民族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産,自然消失的速度在加快;此外,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對民族文化的衝擊和消解問題也愈發突出。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副館長楊源曾多次深入鄂倫春族主要聚居地開展田野調查,發現鄂倫春族的文化特性和傳統工藝正漸漸消逝。在2009年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技藝大展”的展示活動中,“鄂倫春族樺皮器已用現代膠水黏合代替了傳統樺皮器製作工藝中最核心的縫製工藝。”

  貴州民族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石開忠是侗族人,他以侗族大歌的例子説明了現代化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衝擊。侗族大歌是在中國侗族地區流傳的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形式。石開忠説,侗族大歌“火”了之後,侗族年輕人應邀在電視上表演,因為舞臺需要,常常會加入一些舞蹈動作,甚至換上鮮艷的表演服裝,原生態的民族歌舞被改變了“模樣”。“年輕人表演回來之後,還常常勸導父母‘創新’,認為真正的侗族大歌就應該是電視中的樣子。”

  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受到“時尚”文化的衝擊,並非個別現象。在民間美術領域中,根據2008年底完成的《全國工藝美術行業調查報告》,全部1865個工藝美術品中,生存困難的536個,佔28.74%;瀕危的253個,佔13.57%;停産的117個,佔6.72%。

  這些衝擊所帶來的嚴重問題就是傳統文化或民間工藝“後繼無人”。重慶文理學院副校長譚宏認為,很多年輕人,在普遍的西化趨向、“哈日”、“哈韓”潮流中,對本民族的藝術喪失了最起碼的文化自信心。這擠壓了很多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