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7日 16:5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京報
在近年來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有一類藏品始終保持著穩步上揚的走勢,這就是古籍善本。即使在2008年經濟危機導致藝術品市場整體低迷時,古籍善本市場也基本沒有受到影響。10月24日,北京德寶舉行慶《藏書報》十週年古籍文獻專場拍賣,128件拍品以130余萬元的成績落槌。秋拍前的幾個小拍也可以側面反映出古籍善本的市場走勢,種種跡象表明,古籍善本正在迎來春天。
被疑市場過於炒作
2009年,在藝術品市場整體價格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古籍善本價格也不例外。
今年1月31日,在北京德寶“2010年迎春古籍文獻拍賣會”上,一套明嘉靖十二年世德堂刻本《六子全書六十卷》拍出73萬高價,為古籍善本的收藏開了個好頭。今年春拍,古籍善本成交情況在各大拍賣公司均創出佳績:中國嘉德成交5190萬元,創出這一門類新高;北京保利成交3050萬元,成交率達71.44%。
近期,藏書界有質疑的聲音,認為市場過於炒作,少了書香。9月26日,《人民日報》刊登了《古籍善本逐年量增價漲,反復炒拍惹來幾分銅臭》,披露了拍賣市場上炒作古籍、拍賣古籍的過度商業化現象。
對此,多年深扎古籍市場的中國書店海王村拍賣公司總經理彭震堯表示:“古籍與書畫、瓷雜收藏確有不同。書畫,春天拍出的可能在當年秋天就會重現拍場,而一個私人買家買到一部古籍往往會收藏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拿出來交易。古籍現在只是回到一個應有的價位。”
明清刻本成拍場新寵
古籍拍賣市場這10多年來的變化,不僅表現在價格方面,還體現在收藏群體的日益擴大和書品種的層出不窮。彭震堯説:“在宋元刻本極為罕見的前提下,藏家的收藏重點出現偏移。明代刻本,尤其是明嘉靖以前的刻本受到藏書家們極強的追捧。此外,今年以來,清順治、康熙、雍正、乾隆的內府刻本,也逐漸成為收藏熱點。”
以今年中國嘉德春拍為例,一冊明弘治三年刻本《(宋人)詩話十卷》,以24.6萬元成交;萬曆十七年的6冊《方氏墨譜》,72.8萬元成交。相較于明刻本的風光無限,抄本書略有黯然。雖然一冊《長江集》以35.8萬元成交,但普遍而言,抄本並未受到刻本般追捧。
至於宋版書,早在明代開始就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説法,直至現在,宋版書的存世量仍決定它的價值。“10年前在拍場還能見到幾本宋版書,現在都已經成為藏書家的‘鎮宅之寶’,找不到了。”彭震堯説。
資料顯示,2003年,在北京中國書店古籍春拍場上,一頁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寶藏 雲芨七箋》,面積約為26cm 76cm,就以4.95萬元成交。同年,中國嘉德的拍場上出現《錦繡萬花谷》40冊宋版書全本,創造了宋版書拍賣2310萬元的天價。
總體來看,業內人士普遍看好古籍後市的發展。北京德寶拍賣古籍部負責人王建亭稱,由於古籍自身稀缺性、大眾逐漸增強的收藏意識,以及經濟大環境的影響,預計今年秋拍以及明年的價格還會繼續走高。
不過,也有一種説法認為,古籍與書畫、瓷雜可以帶給人們直觀的感受不同,需要有較深的文化內涵,入門門檻較高。受制于文化底蘊和資源,古籍的拍賣依然是一個賣方市場,規模很難擴大,而收藏群體的經濟實力以及規模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藏品未來的價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