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資訊 >

陰山岩畫將與賀蘭山等北方岩刻捆綁“申遺”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9日 11: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陰山岩畫

    內蒙古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將把陰山岩畫與賀蘭山等北方岩刻捆綁,共同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這是9月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召開的中國河套文化節上傳出的消息。

    國內岩畫界專家學者認為,陰山岩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符合《世界遺産名錄》規定的“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能為一種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兩大“硬標準”。

    巴彥淖爾市委書記那順孟和説:“經過幾年的準備,陰山岩畫申遺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在定位上,我們擬以文化景觀類進行申遺;在路徑上,我們擬聯合寧夏回族自治區與賀蘭山等北方岩刻捆綁申遺,並已向自治區和國家主管部門提出正式申請。”

    據專家介紹,陰山岩畫“申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

陰山岩畫

    規模宏大、時間跨度長。巴彥淖爾市境內的陰山山脈和其北部草原的山壑岩壁上,已發現153個岩畫分佈群,其中較密集的分佈區有19處,共已發現5萬餘幅岩畫,總數居全國之首,並且是中國七大岩畫寶庫之一。這一地區在古代先後是葷粥、土方、鬼方、林胡、樓煩、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党項、契丹、蒙古等少數民族繁衍生息、遊獵駐牧的地方。岩畫創作年代可上溯到1萬多年前,歷經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西夏時期、蒙元時期、明清時期共10個階段,真實地記錄了北方遊牧民族的生産生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然環境和社會風貌。作畫民族之多和延續時間之長世所罕見。

    題材廣泛、藝術精湛。陰山岩畫從遠古至今,基本保留著創作原貌。其題材十分廣泛,涉及動物、人物、神靈、器物、天體等,世界只有少數岩畫遺跡可與之媲美。陰山岩刻的藝術精湛,其刻法有敲鑿、磨刻、線刻,另外還有少量繪製法。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是石器、青銅器和後期鐵器工具創作的藝術傑作,為人們研究和了解古代遊牧民族的歷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文物資料。

    那順孟和表示,賀蘭山岩畫與陰山岩畫一脈相承,在繪畫風格和內容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內蒙古、寧夏兩地將參照“中國丹霞”申遺模式,走聯合申遺和“捆綁申遺”的路子,以提高申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