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1:5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0年的盛夏驕陽如火,藝術品拍賣場上的熱浪也一波波地引人驚嘆。6月的保利“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上,陳逸飛的名作油畫《二重奏》以2400萬元的起拍價、4100萬元的落槌價奪得全場頭籌。被業界稱為中國“法人股大王”的上海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成為此次拍賣的最大贏家。
據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最新半年報統計,2010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金額達到198.97億元,僅半年就已經接近2009年全年成交數額。在房地産調控政策不斷深入、股市不斷尋底的今天,藝術品市場似乎成為了中國財富人群的另一片投資綠洲。
拍賣場上出天價,商人買藝術品不差錢
2010年春季拍賣場上,一張畫幅3米的當代油畫,以3700萬元的天價讓人們見證了拍賣場的火熱。而在20世紀90年代初,藏家用1000元外匯券便從藝術家手中購得了此畫。
藝術品市場上擲千金得萬金的故事比比皆是。這個曾經在普通人眼中高深莫測、遙不可及的市場,如今華麗高調地出現在大眾面前,並憑藉其難以抵擋的高回報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財富人群。
今年春拍,中國書畫共有4件作品在拍賣場上價格破億,其中黃庭堅書法《砥柱銘》更以總價4.368億元創造了內地拍賣市場上中國藝術品世界拍賣紀錄。
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資産在1000萬元以上的國內財富人群中,藝術品投資在理財投資排名中,已經從2008年的第8位上升到第四位。在北京、上海,已經位列第三,僅次於房地産、股票。
而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是私人收藏。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來自國內的買家數量已佔到21%。其購買主體從行業背景來説,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産、能源、高科技等近年來個人財富增長最快的領域。其中金融投資行業背景的私人收藏佔57.7%,名列國內各行業之首。從購買力分佈區域來講,沿海城市不再是一枝獨秀。陜西、甘肅、新疆等西部重點省區,以及山西、內蒙古等能源大省的購買力在顯著提高。
“我感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什麼東西,我不認為是公眾和藝術發生了深刻的關係,更多的依然是和金錢發生了關係。”作為國內最早的畫廊老闆之一,收藏家徐龍森感覺到,最近拜訪他的朋友常常帶一些老闆來向他諮詢如何購買藝術品,而他們最常問的往往是:什麼東西最保值,以及如何判斷真偽。
在資深收藏人士看來,這些“跨界”投資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差錢。他們已經在其他事業上積累了多年的財富,雖然早年並沒有時間關注藝術,但一旦其意識到藝術品市場的價值,在拍賣場上“拔得頭籌”不是難事。
財富人群緣何牽手藝術品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趙力認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在後金融危機時代逆勢上揚,並不是像很多媒體上的説法,因為股市樓市不好了錢才涌進藝術品市場,這不是主流。
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個人財富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中國的高凈值財富人群或機構買家開始關注藝術,他們進入市場,把購買藝術品看做一種平衡投資的新理財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藝術品投資概念也開始生成。
當代藝術收藏家李冰認為,新進入市場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出於商業敏感的投資者,“他們手裏握著很多錢,遊資很多,總想掙快錢。”
雖然剛進入市場的人很多都抱著一種玩票、掙快錢的心態。不過在趙力看來,不管是收藏還是投資,財富人群進入市場的方式並不重要,“藝術品不同於股票、房子,它有很強的精神吸附力,其效果比戀愛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