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高古玉:收藏的價值洼地 具有獰厲之美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11: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隨著盜墓小説的流行,特別是曹操墓被發現成為本年度最受關注的新聞事件之一,充滿神秘感的沁色古玉受到了大眾空前的關注,有“被遺忘的文明密碼”之稱的古玉收藏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但是,由於真偽難辨(贗品幾乎在“批量生産”)、收藏門檻高(無論是資金實力還是知識眼力)、拍賣受政策限制因而變現困難等原因,古玉收藏一直是比較冷僻的門類。不過,由於古玉往往已經穿越了千萬年的時空,其中所蘊含的深邃文化和所凝固的滄桑歷史是其他藝術品所無法媲美的。

  高古玉的“獰厲”之美

  因為一直想做有關古玉,特別是高古玉的報道,記者諮詢了幾位收藏圈中的朋友,結果推薦的“目標人物”都指向了一個人——杜平,京城資深古玉鑒賞家、收藏家,尤其鍾愛高古玉,被收藏圈內的朋友稱為“古玉達人”。

  但是,初見杜平,卻著實讓記者有點失望。因為既然是“玩高古的”,總該是一個“有點滄桑感”的人吧,以至於記者一到約好的茶樓,便開始尋找“長者”模樣的人。可是,坐在面前的卻是一位舉止談吐十分謙和的年輕人。不過,這位“70後”收藏、研究古玉已經有整整17年的時間,算是當之無愧的“老資格”了。

  玉石收藏應該是在中國擁有最大收藏群體和最廣泛收藏群體的門類,既有數量龐大的普通愛好者,也有不少頂級的藏家,“玉石收藏論壇的人數和發帖量基本和其他所有收藏門類的總和相當。”杜平説。

  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喜歡明清玉器和現代玉器,因為它們往往材質上乘、精雕細刻、華麗唯美,可是杜平卻偏偏鍾愛古玉,特別是高古玉。“因為高古玉有一種獰厲之美,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而且特別神秘。”杜平説。

  據杜平介紹,古玉是對古代美石的泛稱,而高古玉一般是指漢代以前的玉器,從漢代到唐宋為中古玉,唐宋至明清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高古玉世代流傳非常罕見,大多深藏地下幾千年,因為長期接觸水、土壤和其他物質,受到侵蝕後玉器的整體或者部分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出現氧化白斑(俗稱灰皮)、鈣化、瓷化、晶狀物析出、次生物出現等等。

  不同的物質沁入玉器裏面,就給玉器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叫做沁色。常見的沁色有水沁(白色)、硃砂沁(紅色)、土沁(土褐色和紅色)、水銀沁(黑色)、鐵沁(暗紅色)、銅沁(綠色)、血沁(紅色)等。

  由於沁色,會使得高古玉的樣子有些“灰頭土臉”,甚至非常像普通的石頭,不如明清玉那般通透玲瓏。不過,高古玉“盤”過之後,就會露出本來的面目。所謂“盤玉”是指,玉與人的皮膚接觸,油脂和汗液不斷沁入玉器,使其回復玉色。

  但是盤玉也是有大學問的,如果沒有盤好,會給高古玉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對於頂級的藏品,杜平一般不會去盤它,甚至連把玩都一定要帶上手套,以保持玉器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