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國寶異鄉漂泊待歸期 文物回流途徑有哪些?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1:4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浙江杭州吳山通寶城舉辦了一次特殊的收藏展覽,展覽的近50件展品均為回流藏品,是浙江省收藏協會組織收藏愛好者從海外“搶”購回來的。近些年,海外拍賣中國文物引起國內對海外流失文物的廣泛關注,收藏機構或個人主動出擊、“搶”購文物的行為屢見不鮮。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究竟有多少?文物回流的途徑又有哪些?

  海外藏國寶

  據中國文物學會的權威統計,目前流失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千萬件。它們幾乎涵蓋了所有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其中,國寶級文物達100余萬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的權威數字則是: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擁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擁有的中國文物則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在分佈上,主要集中在英、法、美、日等國家,僅在大英博物館就有中國文物2.3萬件,內中不乏國寶級的絕品、珍品。如北齊的石雕菩薩像、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商朝的雙羊尊、西周的康侯簋與邢侯簋、蘇軾的《墨竹圖》等。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目前擁有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達3萬多件。流失在此最具代表性的有宮廷畫師沈源和詹岱共同繪製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和《永樂大典》真本等。由於可稱得上件件都是珍品,該館所藏圓明園文物至今未正式公開亮相展出。

  在美國,有世所公認的七大收藏中國文物中心,擁有大量珍貴的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中國國寶。其中最著名的有唐朝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張萱的《搗練圖》、宋代摹本即宋徽宗的《五色鸚鵡》、戰國提梁盂及青銅器、 清康熙皇帝的玉如意和《乾隆帝後與十一位妃子肖像》等孤品。其中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以收藏中國文物之多而名聲大噪——該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于清的陶瓷,800多件青銅器,1200多件玉器——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

  走私浪潮高

  據一位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會的負責人介紹,中國文物拍賣中心幾度轉移。20世紀50年代,中國文物在英國倫敦拍賣行興起,直至60年代由於政治和經濟勢力此消彼漲而轉移到紐約。80年代之後,香港憑藉內地文物走私狂潮,躋身為中國文物的拍賣重鎮。“走私已經形成了産業鏈,陜西、山西、河南等幾個文物大省,第一天挖出來的東西,第三天就到了香港。”由於香港是古董進出口不受限制的自由港,很“自然”便成為走私文物進入國外的主要集散地。

  有知情者告訴記者,“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文物走私狂潮驟起,香港成為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地文物到了香港,隨後流散到美國、日本、東南亞及中國台灣。我看過最遠的流失到了挪威、丹麥、荷蘭,德國與法國更不用説了,直接到香港來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