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吳敏霞(右)和施廷懋在頒獎儀式上
新華社上海8月22日體育專電(李榮 袁昭宇)在裏約奧運會上獲得個人第五枚奧運金牌的跳水巨星吳敏霞,來自上海市徐匯區。在這裡,人們已在探索競技體育與青少年體育“互為表裏”的基層體育新路。
“選苗”也給足“過程”
在上海師大第一附屬小學,學生每天一到學校,除了廣播操,還練武術操。這是徐匯區體育工作“進學校”的一個項目。隨著徐匯區體育工作的轉型,包括籃球、游泳、圍棋、國際象棋、橋牌等20多項體育運動項目,“進學區、進校門”。
據介紹,以前區級基層政府,體育工作重心在競技體育。今後,徐匯區的體育工作將通過轉型,把以青少年體育為重點的群眾體育放在和競技體育同等重要的位子。徐匯區區委書記鮑炳章認為,既要讓體育人才對政府的體育工作有獲得感,也要讓更多青少年等市民群體有獲得感。
徐匯區第二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副校長孫仲勳也認為,少年強,則國強。目前社區裏的中老年體育活動多了起來,而青少年卻被作業、電腦、遊戲“黏”住了,體育反而成了這個“好動”群體的弱項。補強青少年體育,使之和競技體育一起成為政府體育工作“互為表裏”的整體。
體育工作進校區,用徐匯區區長方世忠的話説,“就是把體育過程交給青少年。”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體育項目,讓青少年在體育項目中“動”起來,畢竟增強青少年的體質是政府工作的“根子和裏子”。同時,通過學校和學區各項體育競賽,給更多“苗子生”以出頭的機會。以後選苗,除了偶爾發現之外,學校操場也就是選苗的“苗圃”。
體育項目“嵌入”課程教學
伴隨著徐匯區體育工作“進學校”,目前徐匯區體育局下轄的第一少年業餘體校、第二少年業餘體校、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水上體校等,相繼將足球、游泳、武術以及圍棋、五子棋等“五棋一牌”20多個體育項目,帶進全區50多所中小學,各學校根據各自的實際,將所選的體育項目嵌入學校的教學活動中。
東安路第二小學在四年級中開展游泳培訓,並將舉辦徐匯區四年級游泳比賽暨東二小學親子游泳比賽;華東理工附小選擇的體育項目是五子棋,從“體教結合”的角度出發,將五子棋排進了數學的教學活動中;中國中學開設了武術課,與音樂、語文、歷史等課程融為一體,武術課上還配以古詩詞的吟誦唱,具有濃烈的傳統味。
專業體育團隊走進學校,帶來的不僅是體育項目,也是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據上海師大一附小負責人介紹,這裡選擇了武術作為“進學校”的項目,徐匯區一少體的喻紅琴教練,根據少林拳,把編排的10套武術動作排進了一、二年級的早操中。
轉型要“做出增量”
徐匯區分管體育工作的副區長王宏舟説,基層體育工作的轉型,在服務上要做的是增量。為了做到競技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互為表裏、兩不誤”,基層體校通過整合社會資源,補充人手,補足資金。
在徐匯區一少體遇到武術教練喻紅琴。喻教練正在封閉的場館內集訓她的武術運動員。她説,目前區一少體在編的正式武術教練只有她一個人。增加了群眾體育這一塊後,工作量成倍增加,而對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也一點不能減少。怎麼辦?那就發掘並且整合社會資源,形成教練團隊,走進學校,培訓老師,指導學生。教練團隊裏的大部分成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
據了解,目前徐匯區體育局下屬的一少體、二少體、青少體、水上體校,都逐步轉向競技體育和青少年體育“雙輪驅動”的轉型軌道。得益於前期的轉型嘗試,“做強了裏子”,不僅區域內青少年的體質和體育水平明顯提升,而且也撐足了競技體育的“面子”:吳敏霞等多名奧運冠軍運動員出自徐匯區;在全國青少年智力體育項目的競賽中,徐匯區的參賽運動員佔了上海市參賽運動員的三分之一,贏得了大部分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