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西薩爾瓦多8月12日體育專電(記者姚友明)裏約奧運會上,“洪荒之力”傅園慧火了,“流水的大魔王”和“鐵打的愛醬”的故事也為大家所津津樂道。但五天輾轉三地、在裏約外打進奧運會八強的中國女足卻鮮有人關注。今夜,冷清的發佈會、安靜的混採區、屈指可數的看臺觀眾和德國人堅定而自信的眼神混在一起,共同為“鏗鏘玫瑰”送行。
中國女足沒有故事?其實,女足姑娘們動人的事跡何其多!就在這屆奧運會上,因傷在備戰最後時刻退出奧運陣容的任桂辛的球衣,被隊友帶到了替補席上。正因為“在一起”三個字被主教練和隊員們場下無數次的提起,人們才能在場上看到那支戰術得力、拼勁十足、猶如下山猛虎般的中國女足。也就在這屆奧運會上,當年憑藉一人之力就可以力挽狂瀾的馬曉旭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奧運夢想,從裏約到北京,八年的風雨滄桑,經歷了無數次艱難險阻的嚴峻考驗,特別是在是去是留的緊要關頭,她從來沒有放棄。
在美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媒體在造星運動和整體包裝中起到的作用,是超乎我們想象的。比如法國足協就曾與媒體合作,讓女足球員可以佔據《ELLE》時尚雜誌的封面,成為愛美女孩的新偶像。在美國福克斯電視臺的運作下,摩根和已退役的名宿瓦姆巴赫甚至登上過《美國偶像》的舞臺。與這些球隊相比,我們見到的中國女足更多時候還是在媒體場上,球員和球隊的形象只能是散亂的碎片,這種情況在“看臉時代”應該有所轉變。
千萬不要小看了榜樣的力量,實際上很多中國現役女足國腳之所以能成為“新鏗鏘玫瑰”,就是因為當年偶然看到了孫雯和劉愛玲的比賽。在這個“成人兒童化”、“兒童成人化”的時代,我們或許比以往更需要一個顏值與實力俱佳、智商與情商均“爆表”的優質女足偶像。以白、瘦為美的女性審美價值觀雖不可能很快被改變,但藍天之下、綠茵之上,人們需要能夠接受一個或幾個皮膚黝黑、身材健美的中國女性運動員明星。雖然目前中國隊還缺乏擁有絕對實力的球星,但很多人其實都擁有成為偶像的潛質。
自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我國奧運選手的形象逐漸從全民英雄、榜樣轉變為平民英雄。記者整理早期的奧運會報道時發現,當時奧運選手家人的反應或被隱藏,或借記者的採訪由家人敘述出來,表達地多是奧運冠軍家人與國人共享奧運參賽、奪冠喜悅這一主題。而隨著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興事物的出現,現在奧運選手和家人的故事往往更需要由選手本身講述出來,即使由奧運選手家人講述,其表達的觀點也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分享參賽喜悅這一方面,而是已經趨於多元。
從這個角度看,女足“造星”其實也並非是媒體一家的事。運動員要有自我經營的意識和能力,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贊助商也應該動動腦子,多方如何展開闔作,相對的邊界在哪,彼此又能夠有多少施展空間?這將是一個考驗多方智慧且無法繞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