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民享有經濟、文化和社會權利

  中國主張的人權,不只是生存權和公民政治權利,而且包括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中國政府重視維護和實現國家、民族和個人的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的發展權。

  社會主義中國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從而在歷史上第一次使全體勞動者獲得在經濟上平等發展的權利。中國堅持以生産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同時允許和鼓勵其他經濟成分適當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既不脫離中國現階段生産力發展水平,不搞單一的公有帛,又不動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不搞私有化。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産資料的公有制。通過全民所有帛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使社會的主要生産資料為勞動人民共同佔有。勞動人民享有對生産資料管理、支配和使用的權利。據統計,1990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為4449億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為2919億元,集體所有制單位投資為529億元,分別佔全社會投資總額的65.6%、11.9%。這就是説,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大部分(77.5%)為國家和勞動群眾集體共同佔有。

  中國實行以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為主的分配製度,同時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幫後富,達到共同富裕。這既調動了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又防止了兩極分化。中國是世界上分配差距最小的國家之一。據1990年統計,中國生活費收入最高的20%的城鎮居民所得份額,僅相當於收入最低的20%的居民所得份額的2.5倍。這使中國在經濟還不甚發達的情況下讓11億人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並避免了因兩極分化而使社會陷入對抗。

  經濟上的平等,極大地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使中國經濟獲得迅速發展。

  建國4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1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在世界上居於前列。從1953至1990年,國民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9%;從1979至1990年,國民生産總值年均增長8.8%。許多主要産品産量,如穀物、棉花、豬年羊肉、布、原煤、水泥、電視機等,已躍居世界第一位;鋼、原油、發電量、化纖等産品的産量,也已躍居世界前列。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國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據統計,1990年國民收入為1442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相當於1952年(589億元)的11.9倍。國民收入的大部分用於消費。1990年的消費額為94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相當於1952年(477億元)的8.4倍。消費額中,居民消費額為81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相當於1952年增長98.9%,中國居民1990年的人均消費額為714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仍比1952年提高了2.7倍。目前,廣大人民群眾在解決溫飽之後,開始向小康生活邁進。據統計,1990年,農民家庭每百戶擁有自行車118.3輛,電視機44.4台;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自行車188.6輛,電視機111.4台,電冰箱42.3台,洗衣機78.4台。中國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城鎮居民由1978年的3.6平方米上升到1990年的7.1平方米;農村居民由1978年的8.1平方米上升到1990年的17.8平方米。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不僅是舊中國所根本不可比擬的,而且在國際社會中也是居於前列的。

  勞動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在舊中國,人民沒有自主勞動的權利,勞動權操縱在佔有生産資料的地主、資本家的手中,勞動人民時刻面臨失業的威脅。1949年全國解放初期,城鎮失業者達474.2萬人,相當於當時職工的60%。建國以後,憲法規定了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政府採取各種措施解決了就業問題,廣大勞動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1979—1990年12年期間,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400萬人。隨著生産力的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突出起來。中國政府採取“離土不離鄉”的方針,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發展各種工副業專業戶的辦法,基本上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1985攫以來,城鎮待業人員待業率一直保持在2.5%左右,同世界各國相比是很低的。

  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保護公共財産和公民合法財産。水論是全民所有的財産、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産,還是個人的合法財産,都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國家保護公民個人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産的所有權和繼承權。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公民個人依法取得的對國有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和水面的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侵害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的,無論是什麼人,都將受到法律追究。中國現有私營企業9萬餘家。私營企業的合法財産同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産一樣,受到法律保護,禁止侵犯、非法查封和沒收。對於外商在中國的投資、合資經營和獨資經營,中國政府依法予以保護。

  受教育的權利,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重要前提。在舊中國,絕大多數勞動人民享受不到受教育的權利,全國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僅20%左右。新中國成立後,政府採取各種措施,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切實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利。到1989年,全國城鄉已建立各級學校104.5萬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1075所。1990年城市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77%,農村達到97.29%。大、中、小學的在校學生數分別為1949年的17.6倍、40.3倍和5倍。1949—1990年累計,普通高等學校培養研究生、本科和專科畢業生共760.82萬人,等於舊中國1912年至1948年間畢業生總數的近40倍。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出國留學的人員大量增加。自1978年到現在,中國向外派遣各類留學人員達15萬多人,分佈在86個國家和地區。這期間學成回國的留學人員近5萬人。目前在國外的還有10萬多人。1989年發生政治風波後,中男出國留學的人數與往年相比,非但沒有減少,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1990年國家公派3000名留學人員的計劃已經完成;1990年單位公派留學人員總數約6000人;自費出國留學生近2萬人(不包括赴澳大利亞、日本等國的語文就讀生)。近兩年來,僅據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有關部門統計,回國的留學人員有3000多人,他們都愉快地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還有5700多名留學人員先後回國探親、休假或短期工作,他們都順利地返回了留學所在國。按照國際慣例,中國公派留學人員有回國服務的義務。中國政府一直重視留學回國人員,為他們回國工作創造條件,並設立了負責接待、安置留學回國人員的專門機構。在中國科學院和各大學建立了70多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短期工作站,為回國留學人員創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環境。中國政府有關部門還設立了多種基金,為回國留學人員提供科學研究經費,資助回國留學人員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中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化藝術創作的自由。中國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推動和繁榮科學研究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隊伍不斷壯大。1990年,全民所有制單位的自然科學技術人員達1986年2月成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接受科研項目的申請34847項,申請資金金額23.1億元。科技戰線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果。例如,生物科學方面的合成牛胰島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農業科學方面的雜交水稻,高能物理方面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以及原子彈、氫彈和每秒1億次運算的巨型計算機等的研製,“長征3號”運載火箭的發射,衛星通訊和超導研究等,這些方面都已躍居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在中國,保護知識産權的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立。中國先後頒布和實施了商標法和專利法,1991年6月1日又開始實施著作權法。據1990年統計,中國有效註冊商標已達27萬多件,向中國申請專利的國家和地區達66個。僅美國企業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到1990年底已達12528件。

  衛生事業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權的必要條件。在舊中國,衛生機構和衛生技術人員數量少、水平低,絕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新中國建立後,逐步建成了一個包括各級各類衛生機構、各種衛生人員組成的、遍佈城鄉的醫療衛生網。1990年,全國衛生機構已有20.9萬個,比1949年增長55.9倍;醫院床位262.4萬張,增加31.8倍;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89.8萬人,增國6.7倍。中國人口大部分在鄉村。現在全國有鄉衛生院47749個,有86.2%的村建立了醫療站和衛生所。全國鄉村有醫院病床150.2萬張,醫務人員和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23.2萬人。在中國,平均每一醫生負擔人口數為649人,而中等收入國家每一醫生的平均負擔數是2390人。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各種傳染病、地方病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麻風、霍亂、鼠疫、天花等烈性傳染病基本被消滅;血吸蟲病、大骨節病、克山病等地方病的流行得到了控制。醫療衛生和防疫工作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世界衛生組織駐中國代表基恩博士説:“中國保健制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如果只看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死亡原因這些統計數字……幾乎不可能看出這是發展中國家。”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一傳統在新中國得到發揚光大。年老者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截止1990年底,全國領取離休退休工資和退職金的人數已達2301萬人,與在職職工之比約為1:6。1990年支付的離休、退休、退職金,人均為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60%,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有了可靠的保證。老年人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愛護。在城鎮,居民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助孤寡老人,維護老人的各項權益。對無依靠的老人,國家開辦社會福利院,集體企業開辦敬老院,免費提供食宿和其他服務。對農村無依靠的老年人,由社會和集體對他們實行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中國法律保護老年人合法權利,嚴禁打罵、侮辱、誹謗、虐待、遺棄老年人。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中國十分重視婦女、兒童和青少年的權利保障。

  憲法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婦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各級人民代表和領導工作人員中,婦女都佔有相當的比例。1988年選出的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婦女為634人,佔代表總數的21.3%。在人民法院系統,現有女法官5600人。國家重視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婦女公職人員已從1951年的36.6萬人增加到現在的870萬人,佔公職人員總數的28.8%。中國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勞動婦女享有特殊勞動保護和勞動保險的權利。中國女職工人數,已由1949年的6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5300多萬人。婦女受教育的權利受到尊重,1990年在校女生7881萬人,其中高校近70萬人,中等學校為2156萬人,小學為5656萬人,分別佔在校學生總數的33.7%、42.2%、46.2%。

  國家特別重視保護婦女的婚姻自主權,禁止買賣、包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方的行為。司法機關依法嚴厲打擊拐賣婦女的罪犯。

  國家制定了保護兒童的法律和法規。嚴格禁止虐待和拐賣兒童,禁止使用童工。為保障兒童的生命健康,國家發佈了有關加強託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提高保育水平的決定和防治小兒麻痹、天花、白喉、結核等疾病的專門規定。中國兒童的保健率和學齡兒童入學率,同世界發展中國家相比,是較高的。中國兒童的預防接種率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中國現在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文化發展還比較落後,人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的權利還有待進一步發展。中國的《關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1991—2000年)中,已就人民經濟、文化、社會權利進一步改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