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國家地理
">
">
">
要了解四川,要了解四川的歷史,您不能不看一看古蜀道,看一看被李白稱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橫貫半個四川的古蜀道。
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已使當年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不再難,使我們的五一黃金周能相約共赴古蜀道,尋覓、探幽古蜀道的歷史淵源與神秘傳奇!
沿著古蜀道來到石牛鎮探幽訪古,我們逐一將石牛、老街、古廟收入相機的同時,“山到崔巍尤力耕,終年四季奮蹄忙”的石牛精神,給了我們激勵。
而今,空曠、碩大的廠房群,已建成為名聲日益雀起的現代化禽蛋基地——聖迪樂 。難怪號稱“西部第一村”呢。
西崖摩岩石刻的下方,是一個道觀,裏面的塑像很有特色,與其他地方的不同,而是將木匠、石匠、裁縫等能工巧匠,塑為神來崇拜。
我們沿著西崖順江而行,一邊拍攝一邊向上攀爬,來到山腰相如讀書檯,只見山下麥田金波滾滾,潼江清流盪漾,對岸的縣城盡收眼底。
因時間有限,孤客、藍天白雲以前都曾遊覽過劍泉、水觀音,我們沒停車又繼續前行。上行不遠,忽見路邊有一石碑,上書“赦法臺”。
來到梓潼,正值午飯時間,自然要好好品嘗一番當地小吃。車進縣城,因城建變化大,極熟悉此地的孤客,竟然有了找不到北的感覺。
出梓潼向北幾公里,沿著老川陜路上山,便進入盆地邊緣團團萬嶺,如龍如蛇的七曲山。一路上見山巒起伏,蟠龍逶迤,古柏森森,濃蔭蔽日。
在千里古蜀道沿線,現存古柏數萬株,鬱鬱蔥蔥,蔭天蔽日,人行其間,宛如綠色隧道。有的專家學者稱其為除絲綢之路外我國古代第二條交通大道。
梓潼人出於對大西王的崇敬,稱七曲山張獻忠家廟曰“太廟”,為遮避耳目,又稱“大廟”。如今,再次重塑綠袍金臉張獻忠像,正是因此歷史因緣。
因建造年代不同,大廟的建築風格各異,有減柱造、擱榫、穿逗等。屋面設計巧妙,裝飾講究,搬鰲坐脊,翹角淩空,寶塔中堆,新塑精美。
面對此情此景,此寺此畫,我不禁在想:古往今來,這壁畫不知會使多少古今騷人墨客傾倒絕稱啊!
細看古藤,雖似花斑巨莽般的攀繞著古柏,但仍不失婉約地纏綿出一片柔情。好像一位不施粉黛、保持自然本色的古代女俠,傾心依偎在心儀的將軍臂彎……
下車向大龜駝著的石碑走去,想象那碑一定會有故事。不出所料,近前細看,這石碑還真有故事嘿。原來此地是古郎當驛遺址,此碑曰唐明皇幸蜀聞鈴處碑.
以“三百里程十萬樹”的宏大群體,在劍門古驛道上展翠抹綠,流輝溢彩,使古驛道滿目蒼翠,充分展示出一色青幽的總體風貌。
劍閣縣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劍閣的先民就聚集、繁衍于斯,以他們辛勤的勞動和智慧創造了極富特色的川北農牧文明。
山下的田園風光,遠處的大小劍山,不時透過古柏的縫隙或山路的彎道處,向我們展示是川北的鄉間美景,以及劍門天險的雄奇身影。
劍門關地處“劍門蜀道”中心地段,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偉氣勢蜚聲海內外。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劍門豆腐,也因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聞名遐邇。
這一路上雖少了些歷史況味厚重的名勝古跡,但旅途中多姿多彩田園風光,格外養眼,令我們心情放鬆,不時停車遊玩、拍攝,盡享鄉村秀色的清新與舒暢。
這裡依山傍水,地勢險絕,山岩陡峭,林木蔥蘢。嘉陵江由北而南,逶迤而來。波濤拍岸,江山如畫,景色宜人。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紅軍渡。
閬中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與麗江古城齊名。閬中迄今有2300年曆史,是三國旅遊熱線上的一顆明珠。
閬中被譽為四川最大的“風水古城”,保護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歷史時期的古民居街院、寺院樓閣、摩崖石刻,構成了閬中獨特的旅遊資源。
來到貢院大門,只見一對清軍裝束的兵勇把門,剛要拍照,忽聽有人叫我,舉目四望,嘿嘿,奇了,省廳的同事車茂娟和先生遊完貢院剛出來了呢。
據介紹, 閬中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由回、漢、滿多民族飲食文化構成,其中最為有名的當數保寧醋、白糖蒸饃、熱涼麵和張飛牛肉。
早晨,我們先是開車去新城拍攝晨光中的張飛塑像。該塑像表現了桓候張飛生前躍馬當陽橋頭,一吼河水斷流、十萬曹兵不敢近前的雄姿。
眾所週知,滕王閣在江西南昌,並因由王勃作序而聞名於世。 在四川古城閬中,的的確確也有一座千年古閣叫閬中“滕王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