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道覓蹤:巴蜀滕王閣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3日 19:46
四川盆地東北部,有一座美麗的城市,那就是已有2300多年曆史的古城閬中。去閬中游玩,竟然能登臨滕王閣遊玩一番,説來或許難以讓人相信,其實我當初也還是不信呢!但閬中的確有一個滕王閣,但此滕王閣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彼滕王閣。
眾所週知,滕王閣在江西南昌,並因由王勃作序而聞名於世。 在四川古城閬中,的的確確也有一座千年古閣叫閬中“滕王閣”,它位於古城北郊嘉陵江邊的玉臺山腰間,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滕王李元嬰所建。閬中滕王閣的名氣雖沒南昌的大,卻也因杜甫題詩而頗值得一遊。 杜甫旅居閬中時曾遊滕王閣,並有《滕王亭子》和《玉臺觀》詩各兩首,極讚滕王閣風光的秀美和奇異,其中“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之句,被後人千古傳唱。
閬中滕王閣坐落在古城北郊,在即將踏上歸途返回成都之際,大家響應孤客的建議,臨時決定去滕王閣看看。 驅車從古城北面出城到沙溪場橋頭,遠遠望去,只見玉臺山腰一群黃碧燦爛的宮殿式建築隱現在一片翠綠之中。 我們沿著一條逶迤的石路,穿過高大的牌樓,左彎右拐地將車開上了古閣大門前的停車場。
滕王閣是唐滕王元嬰鎮守閬中時所建,同時建有玉臺觀,清以來合稱滕王閣。建國後僅存部分臺基及數間破屋,但岩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保存完好。洞內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
沿石階而上來到大門前,購票入閣,每人10元。一看門票方知這裡是一個公園。1986-1987年在古滕王閣的基礎上,閬中新建滕王閣和玉臺山莊,並配以石坊、石橋、長廊、亭臺,開闢為滕王閣公園,該園依山就勢,起伏跌宕。
進園是一段緩緩的石階路, 順山而上,首先見到的是屹立在玉臺山懸崖峭壁上的六角亭,亭檐下挂著一橫匾,上刻“奪錦亭”三個湖藍色的楷書字,亭前石碑上刻著北宋詩人陸游詩句:“奪錦軒中醉依欄,錦屏蒼翠插雲端”。步入亭內,憑欄遠眺,碧綠的嘉陵江水和起伏的山巒盡收眼底。俯視,則給人以亭和人都懸吊空中的感覺。
奪錦亭和其旁的臨江長廊,均在懸崖峭壁之上。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來,匯為一潭,又折而南去。臨江長廊建在90度的陡峭崖邊,憑欄下瞰212國道閬中至廣元的公路和滔滔的嘉陵江,車行水移,貼崖而過, 讓人思接千載,神遊萬仞,仿佛置身於沉沉甸甸的歷史。 右上方古閣前的樹林中,鑄有張飛躍馬持戈銅像一尊,俯視著山下漢城遺址。此塑像與城中的不同,陽光從樹枝間灑下斑駁的光影,更添猛張飛的威武豪氣。
拍過張飛塑像,便來到了滕王閣前。古閣坐北朝南,是一座王宮式建築。這座兩層的石柱樓閣大殿,上蓋黃色琉璃瓦,下是紅褐色土墻,門窗雕花,飛檐翹角,有石梯百級直通正殿,保持一派唐代風格。樓上樓下二十四根朱紅大立柱,頂著兩層檐的大屋頂巍然屹立。閣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閣的四週,間以配殿,長廊短亭、綠樹廣場,以及花圃等,環境很是清幽。
跨進古閣,詳看介紹,方知滕王李元嬰,是高祖李淵之子,太宗李世民之弟,高宗李治之叔,高宗調露元年(公元六七九年)由壽州刺史調到隆州(今閬中)接任其兄魯王靈夔任刺史。據《輿地紀勝》記載:滕王一到閬中,就以“衙役卑陋”為名,照皇帝的規格在閬中修建宮院,稱“閬苑”,又在苑後玉臺山建玉臺觀的滕王亭,供遊樂,他在閬中竟五年不思返回長安。登樓南眺,錦屏之秀,蟠龍之奇,傘蓋之麗,遠山近水,盡在一望中。
滕王閣前大壩,有座六層螺形舍利石塔,石質堅細,古樸秀美,形體別致,有浮雕、佛像、蓮臺,係唐朝的佛塔。該塔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須彌座。塔身為覆缽形,正中開一船形龕,內刻一佛坐于蓮臺。上裝塔剎,剎基兩層,下層有石雕八力士舉托剎身。上層為六方柱,各方開一昆門,門內刻一座佛。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該塔早建於滕王閣200多年,從不同角度望去,塔身均成傾斜狀,令人驚嘆不已。據今人研究,此塔即為七級浮屠,原為三座,現只存一座。石塔風化嚴重,佛像模糊,是滕王閣最古老的遺跡之一。
滕王閣左邊有一組綠光閃閃的建築,那便是玉臺山莊,內置許多碑刻書畫。稍事休息和簡單拍攝之後,我們從滕王閣右邊上行數十步,穿過一個狹長的爬壁長廊, 來到頤神洞和慈氏洞。這兩個古石洞為道家修煉之所,洞頂題詩清晰完整。洞外有二十余米長的摩崖石刻,刻有杜甫、陸游、楊瞻等人咏滕王閣詩文。有的因風化難辨認,其中明代邵元善寫的杜甫《滕王亭子》詩,行書蒼勁秀麗,字大如拳,刻工精細。那是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春天,大詩人杜甫第二次到閬中時,借景抒情寫下的《滕王亭子二首》:
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裏,仙家犬吠白雲間。
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人到於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
沿著山崖建有保護的長廊,平臺上設有石桌石凳,可立可坐,居高臨下,縱觀全景,使人心曠神怡。我一路不停地用相機拍攝山上的風光和名勝,為這座千年古閣做些記錄,為自己日後的寫作積累點兒素材,以便向沒來過四川滕王閣的朋友們,慢慢講述這個隱匿千年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