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講堂》文史版,旨在“觀復而知新”,回望過去,觀照現實,探究歷史和文化新的內涵。其內容重在“探秘中外法律文化”,感悟先賢的才智思辨,挖掘經典文化的時代脈絡和人文氣息。
文化可以很幽默,文化可以很溫暖。初一到初七,龍大軒教授帶您品讀“中華法文化”。看法寶、聽演講、敞開説,一天一話題,一幕一精彩,社會與法頻道春節特別節目《中華法文化》,邀您傾聽文化的聲音。
《法律講堂》文稿、圖片及視頻資料的版權屬於中央電視臺,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關鍵字
在奴隸社會,刑罰往往殘酷、野蠻。古代軍事家孫臏遭受“刖”刑,被截去雙足;古代史學家司馬遷被處以宮刑,終身蒙羞。那麼在古代,肉刑及各種酷刑究竟是如何産生的?在一件件古代文物身上,它們留下了怎樣的痕跡?隨著法治文明的進步,殘酷的肉刑及各種酷刑又是如何逐步被拋棄的?其間,哪些人物起到了關鍵作用?
5月19日,法制節目部《法律講堂》欄目與中國法律史學會共同舉辦了“中華法文化的優秀傳統和歷史經驗”線上專家座談會。
5月29日,中國儒學與法律文化研究會2021年年會暨“儒學法文化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在河南安陽召開。
2021年4月1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法律講堂》欄目受邀赴湖南大學參加“中國古代經典中的法理”研討會暨法理研究行動計劃第17次例會。 《法律講堂》欄目副製片人陳德鴻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弘揚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是電視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