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9
你已長大 我不敢老
  •   作為母親,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對於大多數母親來講是個非常簡單的願望,然而對於有的母親來講,卻要窮盡一生的精力才能夠達成。
  •   在北京市朝陽區勁松街道有一個特殊家庭。75歲老人李曉寧(化名)照顧44歲患精神分裂症的女兒25年,在平凡的生活起居中詮釋了偉大的母愛。
  •   本來,李曉寧有一個平靜的家庭。大學畢業後,她當過教師、檔案管理人員,丈夫是一名工程師,還有個聰明美麗的女兒。
  •   可是,這一切很快就破碎了。1996年,李曉寧的丈夫因病撒手人寰。次年,剛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因父親的突然離世加上學習壓力大,開始整夜整夜失眠,脾氣也變得暴躁、易怒。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會摔東西,甚至打人。
  •   李曉寧帶女兒到醫院檢查,結論是:精神分裂症。
  •   確診之後,李曉寧的女兒開始了休學、治療、複學的艱難過程。難能可貴的是,女兒堅持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本科學業,還取得了大學英語六級證書。
  •   但從大一入學時到現在,25年來,女兒平均每兩年都要住院治療一到兩個月。生活在發病、住院、回家、再發病的循環中,轉眼25年。“我在這25年裏,經歷了一次次考驗。”
  •   為給女兒治病,李曉寧利用點滴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今醫學書籍。
  •   通過學習,她認為,女兒的病應以心理疏導和藥物治療相結合。
  •   於是,她總是不失時機與女兒交談,儘量喚醒女兒對事物的興趣,培養她的思維能力。李曉寧買回口琴、笛子,又借來二胡,自己還苦學了彈奏古箏。一有空,她就為女兒吹、拉、彈、奏。
  •   “既然選擇了好好活著,就意味著責任、吃苦。”她説,過去,兩個人的工資,三個人過;現在,只有我一個人的收入,既要支撐女兒的治療費用,還要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
  •   為補貼家用,退居二線的李曉寧,2002年應聘到一傢俬立學校做英語兼職教師。她每晚要為學生們忙乎到深夜,然後備課、改作業,處理完手頭的工作,往往已是次日淩晨。
  •   週末,她有時會帶著女兒的病歷到各大醫院求醫。有時候從醫院看病回來,人累得幾乎虛脫。回到家,還要拖著沉重的雙腿燒水、洗碗、做飯……
  •   但日常照顧還不是最辛苦的事情,女兒每次發病才是最讓李曉寧揪心的。因為她一發病就會大喊大叫、傷害身邊的人,甚至夜間出走。李曉寧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為了控制住女兒的病情,她想盡了一切能用的辦法。
  •   在李曉寧細心照顧下,這兩年女兒的身體狀況有了好轉,發病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長。身體好時,母女倆共同下廚、散步、下五子棋,享受美好的時光。
  •   李曉寧青年時期曾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工作和生活多年,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素質。近二十年來,李曉寧每天都會堅持在屋裏或戶外鍛鍊身體。
  •   尤其是每天清晨時光,她一定會堅持完成50個俯臥撐。因為堅持鍛鍊,李曉寧很少生病。
  •   李曉寧説,現在的自己有兩個願望,一是希望女兒的病情更穩定些;二是希望自己健健康康活下去,這樣就可以陪伴、照顧女兒更久一些。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