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7
“陋室畫家”王柳雲
  •   在北京市朝陽區安家樓村一間6平方米的出租屋裏,除了床和做飯的“灶臺”,其他大都是畫作和繪畫工具,今年53歲的王柳雲就在這一方“陋室”中,重拾起了人生夢想。
  •   王柳雲兩年前從湖南婁底老家來到北京,目前是北三環一棟寫字樓內的保潔員。除了保潔工作,王柳雲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留給了繪畫。
  •   清晨5點起床,騎自行車15分鐘到達公交站點,趕上最早一班公交車到達工作地,打掃辦公區、清理衛生間、擦洗玻璃、分類垃圾……在7點30分前完成第一次保潔工作。
  •   上班的時候,她勤快話少,埋頭苦幹。
  •   下班後去撿廢品,然後用一輛小板車拉到廢品站。她説,耗盡體力能讓自己“少些妄想”。
  •   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就在房間中間挪開一小塊空地,架起畫板,任思緒天馬行空,用畫筆畫出心中的那片天地。“初學油畫時我主要是臨摹一些名畫,現階段是臨摹和創作相結合,工作日的時間,我都是晚上畫,有時候會畫到天亮。”
  •   一個農村的孩子,認識世界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繪畫曾是王柳雲兒時的夢想。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她高中才讀了半年就離開了學校。她不願被困在農村等待嫁人,所以不放過任何了解外界的機會,比如廣播、報紙等,她想盡辦法要走出那個小山村。
  •   20歲的她,拿著攢下的全部積蓄走出大山,向一位農藝師拜師學技,然後回到村莊種樹創業,收入比當時城市的上班族還高。24歲那年,王柳雲走進婚姻的殿堂。然而婚後,丈夫揮霍了她所有的積蓄,並在兒子七歲那年遭遇車禍離世。
  •   之後的日子裏,她一個人工作,一個人養孩子,沒有了年輕時創業的激情,只想一個人平平淡淡地過完這一生。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接觸到了油畫。看著別人畫上美妙的風景,她心動了。人生太短,去不了的地方可以畫出來。畫出來了,就算心去過了,正所謂“肉體和靈魂,一定要有一個在路上”。
  •   50歲這年,王柳雲重新開始了她的繪畫夢。沒有老師教,她就買書看、上網學,慢慢摸索。沒有錢買畫框,她就把畫布釘在墻上畫。靠著省吃儉用,王柳雲開始在小屋裏默默地學起油畫,這一畫就是三年。
  •   王柳雲在北京的生活十分節儉,房間裏的傢具和生活用品大部分是同事送的,一日三餐也是極其簡單。
  •   很多北漂族在北京都找不到歸屬感,感覺冰冷而忙碌,可在王柳雲眼裏,北京充滿了人情味。“哎呀,我覺得北京太好了!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點來。”她會欣賞路邊的一棵樹,會驚喜路面換了個顏色。在她眼裏,這個城市裏人人平等,善良友好。雖然大家都在為生活而奔忙,但每一個打工人都是笑臉相迎,互相謙讓。
  •   今年3月,王柳雲所在的物業公司負責人得知了她的故事,專門在大廈的洗手間內清理出一片空間支持她畫畫,這讓王柳雲非常感動。在談到未來的打算時,王柳雲説,她要在北京踏踏實實地工作幾年,等攢夠了錢,就去看看祖國的山河。西藏、新疆、四川、雲南……這些都是她年輕時的夢想,她要一一去體驗。
  •   在不能出走的日子裏,她就以畫為馬,用畫筆走遍千山萬水。
  •   2021年開始,王柳雲會把自己的作品發到互聯網平臺上,得到了不少網友認可。從今年開始,陸續有人想要買她的畫。每幅畫根據難易程度,她會出300到800元不等的價格。
  •   王柳雲説,自己還是個油畫界的“小學生”。“網絡關注”給她帶來了一些收入,但她更希望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學習的機會,而這才是她最看重的。“想繪畫有成就,沒有二三十年我覺得不太可能。我目前才三年,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王柳雲説。
  •   每當談起杜甫、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作者)、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作者),王柳雲眼裏都泛著光芒,我們很難將這些與身為保潔員的她聯絡到一起。
  •   王柳雲説:“人生的起點各不相同,我們也許逃不過苦難的宿命,但不要因此而心灰意冷。要繼續前行,還要偶爾駐足,欣賞路邊的花。”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