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王羲之《平安帖》一個字700萬 市場推手所為?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8日 17:1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王羲之草書《平安帖》

    今年秋拍最具分量的拍品是什麼?中國嘉德推出的王羲之草書《平安帖》一定是不少人心中的首選答案。這件連日來被業內外人士品頭論足的《平安帖》,11月20日晚,在北京國際飯店“引爆”了諸多藏家的購藏激情,最終以3.08億元的成交價收槌。作為今年京城秋拍季的第一個高潮,“王羲之”創下天價也讓人們對此季藝術品市場有了更多的猜測。

    事件回放 41個字賣了3.08億

    11月20日晚7時,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燈火通明、人頭攢動,停車場早已爆滿,眾多豪車只好停在一旁等待車位。“不少大藏家都來了!”一位資深媒體人士環顧了現場後感嘆道。是什麼讓這麼多人翹首企盼?讓這麼多媒體“坐鎮”現場?原來,堪稱今年秋拍最重的拍品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即將在這裡舉行的中國嘉德夜場拍賣中登場。有關它的一系列猜測也將就此揭曉。

    已是晚上8時47分,本來就人頭攢動的拍賣大廳又擁入了不少人,每雙眼睛都緊緊盯著拍賣臺。此時,拍賣師宣佈道:“2109號拍品,王羲之草書《平安帖》起拍價為5500萬元。”場上片刻沉寂後,一位買家才開始應價,隨後場內與電話委託席之間展開了激烈競投,從而也打破了會場片刻的沉寂。拍賣師像報菜名一樣快速刷新著競價,不到三分鐘,《平安帖》的價格便飆升到了8800萬元,此時,在場內後區的一位藏家直接伸手示意“跳加價”到1億元,場內一下子熱鬧起來。此後,多位藏家以1000萬元的競價階梯展開“拉鋸戰”,多個回合後,一位電話委託藏家以2.75億元力挫群雄,將這件書法瑰寶收入囊中。加上佣金,這件只有41字的《平安帖》最終成交價高達3.08億元。歷時8分鐘的鏖戰,平日裏難見真容的“王羲之”終於有了市場價。

    業內分析 《平安帖》為何有如此身價

    早在幾個月前,王羲之草書《平安帖》將會出現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的消息一經披露,如同一枚重磅炸彈,引起了業內外人士的高度重視。眾所週知,“書聖”王羲之的作品被後世廣為推崇,即便在北宋時期,其真跡就已經屈指可數,時至今日,書聖的真跡早已不存於世,唐代的精摹本歷來被當做真跡看待。據了解,現存的王羲之唐宋摹本也是鳳毛麟角,而且絕大部分都珍藏于海內外重要博物館中,在市場上極難見到其身影。此番登場的《平安帖》,有學者認為是唐摹本,也有人認為是宋摹本,甚至認為是米芾所摹,不過,無論是哪一種説法,這件書法作品的珍貴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據介紹,王羲之草書《平安帖》最早見於北宋著名叢帖《絳帖》,後經《宣和書譜》著錄,當時共有九行,後被一分為二。此次中國嘉德推出的為前半部,縱24.5厘米、橫13.8厘米,四行,41字。據悉,此帖著錄于《石渠寶笈續編》,乾隆禦題兩次,且歷經多位收藏家收藏,流傳有緒,極其難得。乾隆帝盛譽本貼“可亞時晴”,意即可以媲美三希堂瑰寶——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展開這幅草書帖,可以看到41個字的周圍蓋滿了幾十方收藏鑒賞印章,可見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遞藏有緒。據了解,此帖最早收藏者或為宋內府,而可考的重要早期收藏家應是元代書畫鑒賞家柯九思。明初,此帖入收藏家李錦之手,之後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將其刻入《停雲館法帖》卷四,被認定為唐人所摹,後此帖歸其長子文彭所有。萬曆年間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孫礦等發現。明末藏於安徽歙縣收藏家吳家鳳處。清初分別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標家,之後被收入內府。顯然,這些著錄與印章都為《平安帖》平添了顯赫的身世砝碼。

    據了解,《平安帖》並不是第一件出現在藝術品市場上的王羲之高古摹本。在2007年,一件從日本回流的《妹至帖》唐摹本曾在香港佳士得付拍。據了解,《妹至帖》長25.3厘米,寬5.3厘米,共兩行17字,屬於相當精緻的王羲之書法。有日本專家猜測,《妹至帖》很可能是奈良時代經“舶載”流傳到日本,此後一直秘藏于日本民間,因此在中國歷代著錄上不見其蹤影。在佳士得拍場上,《妹至帖》底價為2400萬港元,起拍價1500萬元,現場只有少數買家參與競投,叫至2100萬元時便無人響應,最終流拍。《妹至帖》“遭遇”了流拍,讓不少人至今都覺得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