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彈射座椅自述
“火箭彈射座椅”,沒聽説過吧?也難怪,你若不是戰鬥機飛行員,自然不會跟我打交道。我呀,工作的崗位就在現代戰鬥機上。問我有什麼用?如果戰鬥機在空中一切正常,我嘛,也就是飛行員的一把座椅而已。如果不正常呢,飛機保不住了,飛行員怎麼辦?“跳傘唄!”對,到那危急時刻我就能大顯神通,幫助飛行員跳傘逃生。怎麼幫助?別急,等會兒你就明白了。
我是隨著噴氣式飛機的問世而誕生的。早先的時候,螺旋槳式的飛機速度慢,當飛行員遇到危急情況時,他可以自行爬出座艙,棄機跳傘。噴氣式飛機速度快,由於迎面氣流衝擊,飛行員要想打開座艙跳傘就難了。這就像狂風暴雨撲打窗戶時室內的人要推開窗戶會十分困難一樣。你想想,12級颶風的風速也就是12 0公里/小時左右,噴氣式殲擊機的速度可是1000多公里/小時呀,即使飛行員能勉強爬出座艙,也會被高速氣流刮到飛機的尾翼上撞個粉身碎骨。咋辦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人想出了辦法。他們在飛行員座椅背後裝了個沒有彈頭的炮彈,裏面放上炸藥,叫作“彈射彈”。當飛行員遇險要離開飛機時,他只要一拉座椅上的一個拉環,彈射彈立即點燃,産生高壓燃燒氣體,將飛行員和座椅一起彈出艙外,然後飛行員與座椅自動脫離,再張開降落傘,飛行員便可以安全著陸了。我就是這麼應運而生的。不過那時我的名字中還沒有“火箭”這兩個字,只是叫作“彈射座椅”。
我叫現在這個名字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事。因為人們發現,當飛機高度較低時,飛行員即使能被彈出艙外,降落傘也往往來不及張開,難免發生傷亡。於是,研究人員費盡心血,終於想出了好辦法,就是在飛機座椅的彈射裝置下面加裝一個固體火箭。當座椅被彈出艙外後,火箭自動點著,就能推動座椅直上雲霄,有足夠的時間張開降落傘。這一來,哪怕是在飛機起飛或著落時發生故障,也能將飛行員送入空中,保他平安。怎麼樣,我説我能在危急時刻大顯神通不是吹牛吧?飛行員們都説我是他們的“保護神”呢!
日前,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傳來喜訊:適應我軍新型戰機和飛行員體重、體型變化的新型火箭彈射座椅研製成功,飛行員遇險逃生有了更為可靠的“保護神 ”。
新型戰機裝備部隊後,航空兵部隊官兵在實踐中發現,現有火箭彈射座椅存在著設計依據標準數據陳舊、動力穩定調節合格率較低等問題,難以滿足新機種飛行員安全救生的需求。
原來,我國現有各機種火箭彈射座椅的技術參數是根據20世紀70年代飛行員的人體參數制定的,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飛行員的體重、體型、身體重心已經有所變化。火箭彈射座椅若不能隨著這些變化而更新,一旦遇有險情,飛行員被彈出後,就有可能引發人椅系統劇烈旋轉,導致飛行員瞬間昏迷而無法操縱逃生系統,還有可能造成人、椅、傘相互纏繞,導致椅毀人亡。
研製新型火箭彈射座椅勢在必行。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第六研究室的博士後、副主任王興偉率領課題組成員迎難而上。他們依據新機改裝計劃,在對部隊、工廠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首次設計、研製了新的人椅組合重心測量設備,較好地解決了我國火箭彈射座椅研究中無法精確測量人椅重心的問題。按照彈射實際狀態要求,他們又深入部隊,精確測取了數百名飛行員的人體數據及人椅組合重心數據,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為設計具有我國特色的新型火箭彈射座椅提供了客觀、準確、可靠的依據。
經過對數百組數據的反復分析、推導、論證,課題組驗證了沿襲幾十年的飛行員人椅重心矩形分佈模型的不準確性,提出了新的重心分佈模型,並據此設計出新的動力穩定調節技術。
飛行實踐證明,採用新型調節技術的彈射座椅,在彈射時能保持良好姿態,成功實現人椅分離,使飛行員順利開傘降落,安全逃生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這項成果還拓寬了彈射座椅對飛行員體重的適用範圍,使一些因體重增加而不得不停飛的優秀飛行員可繼續安全飛行,為空軍保存了有生戰鬥力。
據介紹,新型火箭彈射座椅現已推廣應用到我軍主戰飛機上。(葉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