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雷電”攻擊機
央視國際 (2003-02-13 13:13:32)
A—10“雷電 Ⅱ”(有別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P—47雷電),是美國費爾柴爾德(又譯仙童)公司于60-70年代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亞音速近距雙發單座空中支援攻擊機,也是當前美國或西方最好的亞音速攻擊機。主要作戰目標是坦克群、戰場其他活動目標和重點火力點。
1966年,空軍提出新一代攻擊機研製要求,1970年3月,費爾柴爾德公司設計方案選定,原型機于1972年5月試飛後,參加了和諾斯羅普公司A—9之間展開的競爭試飛。1974年12月,A—10中標,轉入批産。1975年,第一種批産型A—10A服役。
A—10從設計開始就確定為亞音速飛機,因為戰術攻擊作戰並不需要太大的速度,亞音速飛行更能提高對小目標的攻擊命中率。A—10採用無後掠角的平直近矩形下單翼,機頭處有一個用38毫米防彈鋼製作的澡盆形座艙,加上機腹另有50毫米厚的裝甲,低空飛行生存力很高。全機裝甲重量達到550千克,有利於突防。據稱,可抗23毫米(蘇式)機炮的打擊。
A—10的矩形平尾兩側裝有雙垂尾,2台TF34—GE—100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列安裝在後機身上方,呈“推進式”構形。該機主起落架可向前收入機翼前緣的短艙內,一門使用貧鈾彈頭的30毫米7管速射機炮裝在機頭下方,可攻擊裝甲車輛。全機共有11個挂架,最大外挂量7250千克,可挂Mk 80型常規炸彈28顆或“寶石眼”Ⅱ型集束炸彈20顆或若干CBU—52/71/38/70子母彈箱或6枚“幼畜”型空對地導彈加2枚AIM—9E/J“響尾蛇”空對空導彈或4個火箭發射巢……
A—10的生産型是A—10A,至1984年3月停産時只生産過713架 。1991年海灣戰爭中A—10A有120架參戰,在反坦克戰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預定於1996年A—10退役。
雙座全天候改型A—10B未投産。
動力裝置 兩台通用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為40.94千牛。
主要機載設備 AN/ALQ-69雷達告警接收機,AN/AVQ-19平視顯示器,CPU-12導航計算機,AN/ASN-141慣性導航系統,AN/ARN-118特康導航設備。AN/AWG-(ACS)武控系統,AN/ARN-108儀錶著陸系統,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蹤系統吊艙,AN/ALQ-87及AN/ALQ-119電子對抗吊艙等。
武 器 裝1門30毫米GAU-8/A 7管速射機炮,射速為2100-4200發/分,可使用1350發貧鈾彈。11個挂架,最大外挂量為7250千克。可挂各種對地攻周武器,典型挂彈方案為:28顆Mk80炸彈、20顆“石眼”II集束炸彈、若干CBU-52/71/38/70子母彈箱、6枚“幼畜”空地導彈和2枚AIM-9E/J空空導彈、4個火箭發射架等。
尺寸數據 機長16.26米,機高4.47米,翼展17.53米,機翼面積47.01平方米。
重量及載荷 出廠空重9771千克,作戰空重11321千克,起飛重量(最大)22680千克,(正常)20032千克,機內載油重量4853千克,最大外挂載荷7250千克。
性能數據 限飛速度834千米/小時,作戰飛行速度(高度1500米,6枚Mk82炸彈狀態)713千米/小時,巡航速度(高度1525米)623千米/小時,(海平面)555千米/小時,實用升限9144-11000米,轉場航程4850千米,作戰半徑(近距支援)463千米,(偵察)750千米,(縱深攻擊)1000千米,起飛距離610-1372米,著陸距離325-762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