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李官奇,河南滑縣人。他歷時10年艱辛探索,從榨過油的豆粕中,神話般提取世界第八大人造纖維,並拉絲成線、紡紗成布、染色成衣;他讓中國在世界上第一次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纖維原創技術;他結束了世界人造纖維發明史上沒有中國人名字的缺憾……8月初,李官奇作為農村實用人才的優秀代表,參加了中央邀請專家赴北戴河休假活動。(2006年8月16日星期三《人民日報》李官奇:誰説農民搞不出原創發明)
在過去的三十年裏他沒寫過一篇論文,但卻摘得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發明專利金獎和1990年榮獲全國第四屆發明展覽會銀牌獎。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民而言有什麼比這更值得驕傲與自豪的呢?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農民照樣能搞原創發明,照樣能為國家贏得榮譽!同時也可以説明,科研不應看出身,而應看搞出了啥。
當記者問道李官奇,看來,你今天的成就跟天資聰穎關係很大。他很直率地説,我談不上聰明,只是一個很勤奮的人,特別是有一點自學的本事,像流體力學、材料力學這些專業知識全是自學。對我來説,書是最好的老師。到目前,我已經積攢了30多萬元的書籍,基本上是缺什麼買什麼,在買書上從不吝嗇。由此,讓人不難想到,發明大王愛迪生説過的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靈感。勤奮能使人聰明,勤奮能創造出偉業。通過許多實例,可以證明,實踐出成果。所以説,農民是很聰明的,他們有能力為國家的建設作出了更大的貢獻。
從李官奇的事例看,他通過自己的堅持不懈地努力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才為我國的新時代農民爭了光,爭了氣,為我國贏得了榮耀。
如果李官奇不是憑興趣,憑著一股熱情,那麼他也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用農民的話説,農民嘛,種地是天職,把地種好了,那是本事。然而,李官奇高中畢業後,回到了農村。這個打小就愛琢磨點事。發現周圍好多村的麵粉加工作坊,都不會安裝調試麵粉機械,覺得這可能是很有前途的“産業”。不懂,他就到書店裏買書看。
從李官奇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新時代農民的新形象,一個勤奮、好學,不畏艱難,勇於向上的,令人敬佩的新農民。同時也告訴人們,搞科研不應該看出身,不分高貴低賤,只要努力奮鬥,鍥而不捨,就能達到目標。那種瞧不上農民,更瞧不上農民搞科研的人,是否能改變自己的認識。因為科技不分國界,更不分人等,所以,農民搞原創發明是喜事。于國、於民都大有益處。(作者:公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