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以法規的形式確認,要在行業和企業的關鍵崗位推行“首席工人”制度,建立全省範圍內“首席技師”的評選制度。(2006年8月12日 浙江在線)
不管人們承認不承認,我們的很多企業在對人才的認識上確實存在誤區。傳統觀念裏,人們常常把人才同高學歷、高職稱、高職位簡單地等同起來,對待一線具體操作的工人們,人們長期以來根本不可能把他們當作人才來看。如此扭曲的人才觀勢必導致政策的失誤,年長日久引起了非常嚴重的後果:一方面,企業裏管理、技術人員隊伍過於龐大,看似人才濟濟,其實冗員太多,企業不堪重負;另一方面,“能工巧匠”寥若星辰,生産一線難覓優秀技工,不少企業人才出現斷層。如此人才結構,使推向市場的産品,往往不是輸在設計上,而是輸在加工工藝上。令人汗顏的現實告訴人們,同樣的手錶配件,在我國工廠組裝出來就比瑞士工廠生産出來的缺乏競爭力;同樣的汽車品牌、同樣的轎車零件,設在中國的廠組裝出來的整車,和國外廠家的原裝品質量就是不能比。究其因就在於在具體的製造中,我們工人操作技術跟人家外國根本無法比。
步入誤區的人才觀,直接導致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兩極分化,重點大學佔用了大量的資金,而忽略了基礎教育,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在人們的心目中,人才無非是高學歷的學士、碩士和博士,一個人只有成為管理者或者專業技術人員才算成才。這有如一隻無形的手,指引著社會上年輕人升學、擇業的方向,一些人進不了高等學府,寧可賦閒家中,也不願學一手專業技能,進車間、上工地,作一名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
現在,那頂令人羨慕、閃著耀眼光環、以前只戴在某些關鍵而重要人物頭上“首席”頭銜也可以戴到了一線普通工人的頭上,這無疑走出了以往的人才的誤區,展現了一种先進的人才理念,實質上肯定了技術型工人也是人才,向人們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員工在技術專業領域求發展一樣可以實現自我價值,一樣能夠得到企業和社會的肯定;管理型、經營型、技術型人才是企業的財富,從事具體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同樣是企業非常寶貴的財富。這對社會的引導作用可謂巨大,著實體現人才觀念和用人機制的與時俱進。
社會不僅僅需要科學家、設計師、建築師,同樣需要高層次的“首席工人”,沒了他們,再好的設計、再好的科學藍圖,都無法得到最有效地實施。因此,浙江省府以法規的形式確認的“首席工人”制度,其示範效應尤其讓人高興。(作者:真如)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