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重慶、四川、內蒙古、甘肅、寧夏、湖北、貴州等地發生了嚴重的夏旱和伏旱。部分地區重復受災,給旱區人民群眾生産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精神,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日前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做好當前抗旱工作。(新華網2006年8月9日)
我國幅員遼闊,年年都有受災地區。旱災發生的頻率最高,有些地方過去是十年九旱,現在已經是十年十旱了。面對頻繁發生的旱災,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叫響“天大旱,人大幹”的口號,把農田當作戰場,展開艱苦卓絕的抗旱鬥爭。在充分肯定這一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同時,還需指出,同旱魔鬥,不僅要鬥勇,而且要鬥智。在農業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的今天,尤其要靠智慧的力量戰勝旱魔。
首先應立足於防災。不僅要講狹義的防災,而且要講廣義的防災。所謂狹義的防災,是指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遇旱能灌,遇澇能泄。所謂廣義的防災,是指抑制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掠奪式開發,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減少發生災害的幾率、降低發生災害的頻率。強調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不少人至今對此沒有引起高度重視。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講,抗災就是與老天爺鬥。其實,發生旱災等自然災害,並不是老天爺和我們有意過不去,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研究表明,旱災等與人類過度砍伐林木和破壞植被等行為有直接關係。可見,廣義的防災,應該上升到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高度,統籌人與自然的關係,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其次應立足於避災。在農業科學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避災無從談起。在農業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避災已經成為可能。譬如,在易旱地區、易旱地塊多種植農業專家們培育出來的耐旱作物品種。搞好避災,一方面,農業技術研究領域在科學實驗中應該更多地考慮農業生産規避災害的因素;另一方面,農業生産領域應該大力推廣普及規避災害的先進實用技術。只要做到這兩條,通過避災收到“革命智慧能勝天”的神奇效果並非神話。
再次應立足於減災。這裡説的減災,主要是指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在相對意義上講,人定勝天的説法成立。在絕對意義上講,人定勝天的説法不成立。儘管我們防災、避災,也難以完全“制止”旱災等自然災害。旱災發生了,首先必須鼓足勇氣、增強鬥志,與旱魔展開頑強的搏鬥。同時,也應十分注意研究降低抗旱成本,把旱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應該廣泛採用節水灌溉技術,既節約水資源,也降低抗旱成本。如果抗旱成本過高,致使農業生産出現零效益甚至負效益,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總而言之,面對頻繁發生的旱災等自然災害,廣大農村幹部群眾,抗災的勇氣可鼓不可泄,抗災的智慧可添不可減。(作者:羅天柱 )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