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詩人龔自珍的一個名句,一百多年過去了,至今仍是廣為流傳。開始有人並不理解,“降”是什麼意識,是從天上掉下來嗎?還以為他是在“杞人憂天”,結果歷史證明他是對的。而現在對於“降”又有了新的含義。我理解的“降”是如何通過破格來選材、育材和用材,最後來達到獲取人才的目的。
人民日報近日報道浙江大學今年首次改革博士生招生辦法,分數不再是惟一的錄取標準,更為看重考生實際的科研能力。最近,該校博士研究生錄取中,20名外語成績低於分數線的考生,以其優秀的科研業績和復試中表現出的科研能力而被錄取,其中不少人在碩士研究生階段就有高質量的科研論文被國際科學論文索引SCI收錄,有的還承擔過省級科研項目。看到這則消息讓人馬上感覺到這個“硬杠杠”該破,格“降”的好。
浙江大學今年首次改革博士生招生辦法,就是不拘一格選材。外語考試成績一直是高校研究生招生中的“硬杠杠”,這個“硬杠杠”就是“格”,所謂“格”,就是標準。“按照以往的錄取標準,外語成績低於分數線的考生,無論其專業成績和科研成績如何突出,都不可能取得復試資格。”這就制約了人才的培養和發展。“科學人才觀”的確立重在選人、育人和用人,首先是選材,主要是選擇好不同類型的苗子,再通過因材施教,這是問題的關鍵。如果第一關都把握不好,以後的育人和用人可能就會有很大的難度。
人才工程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工程,它要求我們確立“科學人才觀”。創建新型國家需要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促使各行各業的人才脫穎而出。如果我們拿著統一的標尺去培養和衡量人才,無法滿足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因此,不拘一格選用人才,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必然要求。其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觀古來有之,也有很多成功的範例。如伯樂相馬,他也不會只挑選一種類型的馬,雖説都是好馬,但也各有韆鞦。因此,廢除“硬杠杠”破格降人才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體現,是“科學發展觀”有意義的實踐。
需要説明的是,在選材問題上應該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搞主觀判斷,要提高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把真正的好材選出了,做到因材施教,讓其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同行業的棟樑之材,這個“格”破的才有意義。(作者:海拉爾鷹)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