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專門為一個工業園區制定的降低能耗並控制污染規劃,遭到當地數十家企業的公然抵制,政府幾大部門卻束手無策。這件怪事發生在有“中國家紡第一鎮”之稱的浙江省海寧市許村鎮。(8月10日《中國青年報》)
許村鎮位於河網密布的杭嘉湖平原上,是全國聞名的輕紡面料生産基地。由於印染紡織企業生産中需要大量供熱,於是許村工業園區內企業都自備了小噸位燃煤鍋爐。目前擁有小鍋爐的企業多達82家,小鍋爐110多臺。由於這些供熱小鍋爐熱效利用率只有50%左右,煤炭資源浪費極大。加之這些鍋爐大多是採用水膜除塵,脫硫率幾乎為零,所以給當地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區域內水質長年處於劣五類,大氣污染狀況更是無法估量。
為避免資源浪費和環境進一步惡化,早在2003年年初,海寧市政府便委託省經濟建設規劃院制定了《海寧市許村工業園區熱力規劃》。該規劃建議海寧市政府實行區內熱電聯産、集中供熱,待集中供熱項目建成後,淘汰並拆除現有小鍋爐。由於新規劃的集中供熱的大鍋爐採用先進技術,煤炭的熱能轉化率可以達到90%以上,整個園區的能耗可以減少40%左右。同時,産生的煙塵基本可以回收利用,污水集中處理,環境效益巨大。於是海寧市政府批准了這個規劃並著手實施。
然而,好事多磨,此規劃剛一齣臺,便受到了眾多企業的抵制。尤其工業園內一些污染大戶採取一系列違法手段抵制集中供熱,甚至還把小鍋爐改造成國家明令禁止發展的小火電廠。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企業的違法行為都是在海寧市眾多監管部門的眼皮底下進行的。儘管2004年8月,海寧市政府聯合組織環保、經貿、供電、安監、消防等五大職能部門對污染企業進行聯合執法,向相關企業發出了要求立即停止建設的通知等。由於發文部門再也沒有採取任何處罰或者糾正措施,致使到目前為止,工業園區還沒有拆除一台小鍋爐,整個園區的節能和污染狀況也沒有因規劃而改善。導致海寧市政府節能規劃成為白紙一張。
降低能源消耗,轉變增長方式,是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今後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而以高能耗換高增長,這一困局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扭轉困局,也非一日之功。這就需要我們冷靜的思考,積極的探索,紮實的舉措。當前一方面是要健全節能法規,嚴格節能執法。特別是要積極推進能源價格機制改革,加快節能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採取更有力的節能激勵政策,著力創新機制,強化政策引導。同時,各級政府機關要&&節能,動員組織多方面的力量,使全社會共同行動,一起節能降耗。另一方面是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要樹立科學發展觀,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強節能降耗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對一些“耗能大戶”出臺相應的辦法,制定逐年降耗目標措施。同時,要利用市場機制的作用,調動企業主體的積極性,以經濟、行政等綜合性的辦法促進企業節能降耗。
節能降耗,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貴在各部門各單位去抓落實。緩解能源瓶頸制約,千方百計增加供給固然重要,但根本出路是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節能優先的方針,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舍此別無他路。同時,科學發展觀也要求,增長不僅要考慮産出,也要考慮投入,只有以儘量少的資源投入和環境代價才能實現盡可能大的産出,才能走出一條投入少、效益高、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作者:大別山小銀子 )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