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足遺憾缺席俄羅斯世界盃 我們應該深思
2018年06月15日 13:13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

  第五次採訪報道世界盃,記者少了一些菜鳥的新奇,多了幾分對比。東道主的城市風貌、交通狀況、風土人文等暫且不表,有沒有中國隊參賽對一名中國記者來説,心境存在天壤之別。這樣的鴻溝,讓記者對世界盃又愛又恨。

  2002年韓日世界盃,米盧率中國足球隊第一次殺入決賽階段。儘管沒有完成進一球、平一場、拿三分的賽前目標,但考慮到小組對手巴西最終奪冠、土耳其取得季軍的事實,國足的表現其實並不差。此前國足在瀋陽五里河出線,引發了國人上街遊行慶祝,球迷們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背後,是足球運動的精神內涵:拼搏,只為成就夢想。

  2002年韓日世界盃,國足作為32強隊伍之一,是整個盛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媒體和球迷也不是看客,而是實實在在的參與者。之後的四屆世界盃,沒有國足參與,採訪報道中的諸多先天性缺陷,不斷困擾中國媒體。

  國足無緣世界盃,導致中國記者“三等國民”的“身份桎梏”難以掙脫,權益受限。足球盛宴講的是足球規則,媒體採訪的序列先後同樣如此。也就是説,國足沒有晉級,中國媒體就只能吃別人的剩飯:其他國家申請到球票的媒體記者,如果因有事無法前來採訪,其空缺才由排隊候補者填上。所以,中國媒體其實是和中國足球坐一條船的關係。

  世界盃不僅是足球實力的大比拼,也是媒體報道的輿論戰。沒有主隊這個優勢資源支撐,中國媒體只能跟著奪冠熱門等強隊走,但要寫出真正有思想、有見地、新聞價值高的報道並不容易,畢竟,優質的足球新聞資源肯定掌握在本國優勢媒體手中。韓日世界盃時,則是完全兩個場景,對手巴西、哥斯達黎加和土耳其的媒體同行,會主動上來向中國記者詢問,畢竟大家都要寫稿,交流信息、互通有無很有必要。所謂硬實力,也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之中。

  如果中國隊真的殺入世界盃,也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兩難局面。一方面,亞洲球隊整體水平不高,征戰世界盃更多是融入全球平臺尋找差距,但客觀上拉低了世界盃的整體競賽水平。另一方面,巨大的中國市場也讓國際足聯難以捨棄,只有中國國足殺入世界盃,才能真正實現競技、市場和媒體的三贏。這不,未來世界盃可能擴軍到48支參賽球隊,中國足球應該有機會吧?

  按理説,局外人的身份可以讓我們擺脫狹隘視野,更理性超脫地欣賞盛會。然而,國人對沒有國足的世界盃卻依舊如此狂熱癡迷,這説明大家對國足又愛又恨。因為人們的內心,還有夢想。

體育2018世界盃
860010-110309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