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8俄羅斯世界盃14日在莫斯科盛大揭幕。對於再度無緣世界盃殿堂的中國足球來説,這場豪門盛宴,我們只能當一名看客。然而,如果中國足球人內心的世界盃夢想尚存,那就需要當一名有危機感、責任感的看客。
別被中國元素迷惑雙眼
2018年的俄羅斯,絕對是中國元素最豐富、中國色彩最濃郁的一屆世界盃。
14日清晨,筆者搭乘莫斯科地鐵一號線,前往盧日尼基體育場新聞中心。下電梯時,一名身穿北京國安綠色戰袍的中國球迷,就在我跟前。看到記者的採訪證,他主動點頭打招呼。
在記者下榻的酒店,住著將近60名來自中國的媒體記者,包下了整整兩個樓層。每天早餐時間,見到的幾乎一大半都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面孔;走進盧日尼基體育場,左右兩列第一個世界盃贊助商的站臺,是來自中國的萬達集團和海信電視機;記者這兩天還經常接到球迷朋友發來的微信,“我會去俄羅斯看世界盃,有空我們在莫斯科碰頭聊聊”。
球場內的中國元素,則是效力中超的大牌外援們。這次來到莫斯科的中國媒體中,來自大連、河北、天津、長春、北京、廣東等地的同行,似乎更有一些代入感,這幾個地方的球迷由於這些外援的緣故,也多少有一些“主隊”的滿足感。俄羅斯世界盃736名參賽球員中,有9名中超球員,不僅刷新中超外援參加世界盃的人數紀錄,且成色更足。尤其是奪冠熱門巴西隊陣中,奧古斯托效力於恒大國安,前恒大球員、現效力於巴塞羅那的保利尼奧也是巴西隊的核心。
雖然球場內外中國元素空前豐富,但中國國家隊連續四屆無緣世界盃決賽階段的冰冷現實發出了提醒:不差錢的中國足球可以靠爆買大牌外援,立竿見影地提升中超觀賞度,但對需要久久為功的中國國家隊來説,並不具備參考意義。俄羅斯賽場中國元素的濃重,不該遮住中國足球尋找差距、正視不足的雙眼。
不用懺悔,要的是責任感
本屆世界盃,中國足球註定是一名看客。然而,當看客並不意味著娛樂至上、高高挂起,中國足球需要從“遠觀”世界盃中看到差距,並且要避免讓這種差距不斷拉大。
2006年德國世界盃前,新華社撰寫的一篇《中國足球為什麼不懺悔?》報道,引發熱烈反響。時過境遷,雖然足球發展的背景和氛圍發生巨大變化,但中國足球甘當看客、缺乏反思的痼疾,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比如,很多中國民眾疑問,為何只有33萬人口的冰島都實現了進軍世界盃的夢想,而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卻無緣世界盃決賽階段?其實,決定足球水平的並非國家人口,而是足球人口。冰島雖然只有33萬人口,但有600名註冊足球教練,其中400人擁有歐足聯B級教練證書。這意味著冰島平均每825人之中就有1名持證教練。
那麼,中國足球教練的人口是何現狀?近日,中國足協公佈了2014年後參加B級及以上等級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的791名教練員名單,其中包括職業級教練員120名,A級209名和B級362名。先不説亞足聯註冊足球教練的準入門檻明顯要
耐住寂寞也要揮別戾氣
這幾年,中國足球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在亞洲對手依靠重視青訓取得進步的背景下,我們進入了逆水行舟的境地。在旁觀世界足球最高水平盛宴時,如果中國足球從業者沒有一點發自內心的危機感、缺乏足夠的社會責任感,就算世界盃將來擴軍至48支球隊,中國國家隊想要晉級依舊困難重重。
需要承認的是,中國足球這些年取得了進步,足球環境有明顯提高,聯賽舊貌換新顏,社會青訓機構不斷涌現,足球場地也在增多,不過,一個久病的人不可能一夜間活蹦亂跳起來,中國足球還是要耐得住寂寞,把更多精力放在基礎建設中。
對於徘徊在低水平的中國足球,輿論環境也要揮別戾氣。熱衷於嘲笑別人的人,會忽略自己其實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就如《靜靜的頓河》裏説過的一段話:“不要向井裏吐痰,也許你還會來喝井裏的水。”
中國足球不應該甘做看客。有機會自己或讓孩子去球場看一眼、踢一腳、比一場,比在屏幕前當一名世界盃看客來得更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