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文娛視頻圖片評論

故宮:揮別92年紙質門票 網絡預售開始試行

旅游首頁 來源:中國旅游報 2017年07月05日 11:05 A-A+

原標題:

  日前,故宮博物院宣佈擬從7月起試行全部門票網絡預售,並根據試行階段運行情況,10月下旬起,擇機正式實施全網售票,力爭在2018年五一實現觀眾分時段、錯峰參觀,從而有效控制觀眾流量。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精細化管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我們希望觀眾進一次故宮,能夠有尊嚴地享受游覽過程,能夠得到文化需求上的滿足。”

  限流預約讓游覽更有“尊嚴”

  今年3月兩會期間,單霽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透露,“如果公眾理解的話,我們希望能夠取消售票處,試行全員預約制。”時隔4個月,故宮宣佈正式試行全網售票,此舉預示着故宮使用了92年的紙質門票將退出歷史。

  以前,一提起故宮,人們的印象就是紅墻黃瓦、一派威嚴的景象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場景。早在2012年,故宮參觀人數就突破1500萬人次,日接待最多達18萬人次,人們往往會質疑,這到底是去看古建築、古文物,還是去看人。

  景區裏人滿為患,景區外排隊買票也曾是很多人的“噩夢”,旺季通常會排一個多小時隊。為了徹底優化游客購票環節,故宮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參觀者通過網絡預約購買門票,另一方面一口氣加開售票窗口至32個,向社會公開承諾,保證讓游客在3分鐘內買到票。

  2015年,國家旅游局頒佈《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要求各大景區核算出最大承載量,並制定游客流量控制預案。故宮積極響應國家旅游局的要求,並以此為契機,逐步開始推進景區限流工作,經過測算,首次向社會公佈其最大承載量為8萬人次。

  事實證明,故宮儘管嚴格控制游客數量,卻沒有影響到總參觀人數,2016年全年游覽人次達到1600萬,超過了盧浮宮與大英博物館客流量的總和,再創歷史新高。

  如今,順利完成限流工作後,全面實行網絡售票又成為擺在單霽翔面前的新挑戰。“目前最大的障礙就是,如果臨時來了一些不會上網預約的老年游客怎麼辦?對此,我們將設立十幾個服務處,針對有特殊情況的人員給他們當場辦理票務。”單霽翔坦言,全面實行網絡售票的最大目的在於更好地對游客進入故宮的時段進行分流控制與管理,為游客提供舒適、安全的游覽環境;通過對網絡預約獲取的大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與滿足游客的參觀游覽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細化管理。

  還景於民“犄角旮旯”陸續開放

  “如果你説你文物多,可是99%的文物都在庫房睡覺,觀眾看不到;如果你説你觀眾多,可是70%的觀眾只走中軸線,不看那些展覽,那故宮所有的‘世界之最’便沒有意義。”

  在單霽翔看來,讓更多的文物與游客見面,讓游客看見更加完整的故宮是他作為院長的職責,“除了那些每天要跟文物、跟古建築打交道的部門繼續留下,我們院長、副院長都要&&,1500多名員工中的一半都要搬出紫禁城。”

  2012年故宮開放面積比例為48%,2014年增加到52%,2015年為65%,2016年擴大至76%,2020年預計開放超過85%……近年來,攤開故宮地圖就會發現,未開放區域越來越小,一扇扇緊閉的大門次第打開,一個個院落可以穿行而過。

  記者看到網上流傳着這樣一個小故事,進入故宮,要經過午門,中間那扇門,這以前是只有皇帝能走的,後來開放給貴賓,一年到頭也用不了幾次,1000多萬買票的觀眾平時都走兩側的門。一次,一個東北游客拽住單霽翔,説自己一輩子只來一次故宮,也想“當皇帝”。單霽翔哭笑不得,但他覺得應該給所有游客自由選擇的權利,於是就把中間那扇門開放了,“願意當皇帝的當皇帝,願意當大臣的當大臣”。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地對故宮文化遺産進行保護,為游客呈現更舒適的旅游環境,單霽翔也加大了對停車場的整頓,要求員工的私家車全部停到紫禁城外,同時,花力氣治理故宮周邊環境,使其與故宮古建築協調。

  今年兩會期間,單霽翔就提出“建議太廟、社稷壇、景山、北海、端門、皇史宬……故宮周邊古建築群和古典園林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提案,加強這些文物古跡的保護級別和監管力度。

  關注故宮的人應該都對轟動一時的“故宮跑”印象深刻。2015年9月,故宮舉辦了“石渠寶笈”特展,其中展出的全卷《清明上河圖》最受關注,不少中外游客慕名而來。

  “游客為了看展,最長的排了13個小時隊,這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國人對文化的需求,這件事也激勵我們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凝練成展覽,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單霽翔説。

  記者了解到,故宮藏有6000余件明清傢具,由於過去場地和展陳條件的限制,它們中的80%都未曾向觀眾開放展示過。為此,故宮正在積極籌備南大庫的開放。南大庫曾是清宮建材廢料儲放場所,也是故宮最大的文物倉庫,今年這裡將改頭換面,搖身變成“大型倉儲式傢具展廳”——故宮明清宮廷傢具陳列館。建成後,2200件珍貴的明清傢具將與觀眾見面,辦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型皇家傢具展覽。

  “這個倉儲式展陳場所的建設,不僅將使‘非紫檀及黃花梨’的珍貴展品有機會在世人面前一展風采,更對研究、清理、保管等領域都非常有意義。”單霽翔説。

  屆時,舉辦過“石渠寶笈”特展的武英殿將與對面的南大門形成一個展區,讓更多游客走進故宮後,不是沿着中軸線一直往前面走,而是到西路、東路等地看看。真正實現北京故宮展陳格局大變,游客選擇路線增加的目標。

  守護“生命”交給下個600年

  對於文物界經常討論的話題:保護重要還是利用重要?單霽翔給出的答案非常簡練,“保護不是目的,利用也不是目的,傳承才是目的”。

  “我們保護的古建築和文物都是有生命的,要尊重他們的生命歷程”。在單霽翔看來,這些文物的生命歷程比人的壽命長久得多。今天我們保護文物,與其“對話”,未來,我們的子孫後代同樣有權力跟文物“對話”,“加之他們將來掌握的技能、持有的理念可能比我們還要先進,他們將來能用的材料、工具可能比現在的還好,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根據今天的主觀願望去改變文物的狀況,我們需要做的是使它們健康地傳承下去。”

  據了解,為了能夠保證文物的生命延續和健康狀態,2016年年底,坐落於故宮西側院墻內側的故宮文物醫院正式掛牌,配備200名“醫生”和先進的“診療設備”。據介紹,如同病人進醫院求診,前來故宮文物醫院“看病”的文物也要“掛號”“分診”,完全“康復”後才能“出院”。

  這個特殊的醫院也因為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而聲名鵲起,讓廣大游客心生嚮往。“這部片子我們原來的設想就是一部科普片,告訴大家故宮文物修復的技術、我們的態度和做法,但是沒想到,推出以後年輕人點讚最多。原來我以為年輕人喜歡打打鬧鬧的片子,沒想到現在年輕人也認可‘擇一業終一生’的精神,這給我們很大的鼓舞。”單霽翔説。

  同時,為了更好地傳承故宮文物的生命價值,讓更多游客把故宮文物帶回家,故宮的文創産品發展得紅紅火火,很受游客追捧。

  “朝珠耳機”、“朕亦甚想你”扇子、“奉旨旅行”行李牌……截至2016年年底,故宮已經研發了9170種文創産品、上百個系列。

  “文創産品確實是永無止境的工作,因為人的生活在變,人們的需求在變,傳播文化的手段都在變,所以,文化創意産品要緊跟人們的生活與需求,研發大家都喜歡的産品。”對此,單霽翔也給出了三點建議,即要美,要有實用性與趣味性,要上檔次、有品質。

  再過3年,紫禁城就滿600歲了。故宮“看門人”單霽翔希望,壯美的紫禁城可以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王洋)

  • 國內
  • 出境
  • 視頻
  • 美食
  • 圖片
  • 遠方的家
860010-1128040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