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24日體育專電 正在如火如荼舉行的“十三冬”,因著凸顯的“青春元素”顯得格外光輝熠熠:年輕的運動員馳騁冰上為著夢想拼搏和努力,各民族的藝術人才為它注入青春活力,穿著橙色志願服的志願者如火般的熱情“點燃”冬日……
對於所有參與“十三冬”的青少年來説,賽場內外的收穫與成長像種子一樣落進心田,在未來的歲月裏發芽成長。冬運會的那些歡笑與歡呼,將吹響他們不斷向上、向前的青春“衝鋒號”。
冰場上馳騁的青春
在角逐中鍥而不捨,在對抗中超越自我的冰上逐夢的青春身影,讓這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冬運會顯得格外動人。
除了正常成年組比賽之外,“十三冬”還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中國隊優勢項目上設置了19個青年組小項,目的就是為2022年儲備有生力量,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決賽2分16秒024的成績,讓范可新超了奧運冠軍周洋在鹽湖城冬奧會創下的2分16秒729的世界紀錄。不到15歲的李靳宇更是十足的黑馬,她和范可新一起共同超了周洋的世界紀錄。
在賽場上涌現出一批極具潛力的“未來之星”——呂曉彤、曲春雨、王月悅,馬威、任子威,他們極有可能成為未來國家隊主力在世界賽場為國家爭得榮譽……
對於幾年前訓練中膝蓋軟組織嚴重受傷的16歲的哈薩克族選手畢汗·那扎提汗而言,這次能參加冬運會是“特別幸運的事”,儘管未能在速度滑冰比賽中斬獲獎牌,但她仍興奮不已:“在1500米,我是超常發揮,比以往最好成績提高了6秒呢。現在我愈發珍惜在冰上馳騁的青春歲月,參加冬奧會是我的夢想。”
“十三冬”在畢汗的家鄉哈密地區巴裏坤縣也掀起了冰雪運動熱。“這兩年,我們那裏滑冰的小孩越來越多,儘管條件相對艱苦,但是這群帶著冰雪夢想的孩子,一定會為了自己的熱愛堅持下去。”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高志丹認為,參加十三冬的運動員們展現出超越、突破、創新的體育精神,而青年組比賽更是給好苗子提供了更多的參賽和成長機會,為2018年平昌冬奧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蓄力。
歌舞中悅動的青春
當青春的節拍響起,炫酷的花樣滑冰和雜技表演,在皚皚天山的映襯下如夢如幻;動感的拉拉操跳出青春的旋律……歌舞中悅動的青春,為“十三冬”拉開精彩序幕。
家喻戶曉的“阿凡提的故事”被搬上“十三冬”開幕式,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能演好阿凡提的小毛驢,16歲的黑龍江小夥陳欣汶下了不少工夫,“一身行頭有好幾公斤,特別是驢頭需要一直套在頭上,脖子可吃勁了。”陳欣汶説,最長的一次排練,他整整彎了一個小時的腰,最後感覺差點都站不起來。
在整個開幕式上,小毛驢是全場唯一一個沒有演員露臉的角色,但卻是陳欣汶所參演的5個節目中,他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在美麗的新疆,留下這樣一段青春故事,感覺值了。”
在開幕式上,當維吾爾族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響起時,30名年輕的少數民族雜技演員頭頂瓷碗,腳踩冰刀,踏冰起舞,蹦床、高蹺等高難度雜技項目在冰面輪番上演,博得喝彩連連,而短短的幾分鐘錶演他們卻訓練了整整兩年。
當天,參加演出的還有不少新疆當地學生。入選表演團隊前,烏魯木齊水西溝的中小學生大部分也未接觸過冰雪運動。犧牲節假日勤加練習的他們,在家門口出色地完成了演出,為遠道而來的客人獻上了東道主的真誠心意。
“小鮮橙”的青春:微笑最甜 汗水最美
“十三冬”共有賽會志願者1400名,其中90%均為在校大學生,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包括維吾爾、哈薩克等17個民族,這些“90”後大學生服務於所有比賽場館、新聞中心及“開閉幕式”、“火炬傳送”等重大活動場所,因為穿著橙色志願服,被稱為“小鮮橙”。
從天濛濛亮到靜寂深夜,不同崗位的志願者有各自的辛苦。來自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媒體服務志願者白楊每天6點半起床,到達冰上運動中心媒體工作室要忙到晚上22點多,而且多數時間要站著。“一個班下來腿都軟了,但看到來來往往的媒體記者吃好喝好,覺得什麼都值了”。
來自新疆農業大學的維吾爾族志願者迪麗努爾·居熱提,主要負責場館引導和檢票工作。儘管曾在海軍服役27個月,並隨“長白山”登陸艦參加了亞丁灣護航,但零下20多度的持續低溫,她還是感到難以忍受。“我穿了三件厚衣服,因為要檢票,不能戴著手套,臉和手常常凍得沒有了知覺”。
比賽期間,來自新疆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的鄧力銘卻要耐得住“寂寞”,他堅守在冰球館的磨刀區,這個被屏風圍起來的小工作間裏,只有一張桌子、一台打磨冰刀和他,只有在非比賽日期間,運動員們才會來這裡打磨冰刀。與他一墻之隔,便是人聲鼎沸的比賽現場,儘管是冰雪運動的“粉絲”,但他也只能在工作間用心“聽”比賽。
“必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十三冬’,我留下了汗水,卻收穫了青春最好的禮物,”鄧力銘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