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網福州10月27日體育專電(記者朱翃 鄭昕 宓盈婷)對參與青運會的人來説,時光總是不夠:賽場上的較量還想再試身手,賽場外的交流還想更加深入,認識的朋友還想再一起聊聊天,逛逛街。但相聚總是短暫,首屆青運會的大幕27日在福州落下。
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青少年來説,賽場內外的收穫與成長像種子一樣落進心田,在未來的歲月裏發芽成長。青運會的那些歡笑與歡呼,將吹響他們不斷向上、向前的“衝鋒號”。
看淡勝負 看重磨練
青運會是青春競技的舞臺,本屆賽會共設26個大項305個小項,有來自全國的55個代表團、7959名運動員參賽。在這裡,運動員們奮勇爭先,屢創佳績。首屆青運會共有1隊9人14次在田徑、自行車、射擊、舉重4個大項上創12項全國青年紀錄。
在這競技臺上,涌現出一批極有潛質的“未來之星”:體操項目上,成都隊的鄒敬園、廣州隊的劉婷婷分別獲得三枚金牌;舉重比賽中,寧波隊的孫永傑在女子75公斤以上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上全部冠軍且都創造了全國青年紀錄;碧波池中,溫州隊的李朱濠成績斐然,在男子100米蝶泳、200米蝶泳和50米自由泳中斬獲三金。
在三大球比賽中,廣東的球隊包攬了籃球的全部四冠。足球項目的大贏家屬於上海,4個項目奪三冠,成績源於上海改革創新的理念和較高的職業化程度;烏魯木齊隊贏下U16男足冠軍,則建立在新疆少兒對足球的狂熱喜愛之上。排球成為注重青訓者的天下,來自山東的代表隊4個項目攬走三金。此外,長沙雅禮中學女籃、包頭一中女排等“學生軍”表現出不俗的競技實力和精神風貌。
和競技成績相比,承襲于青奧會的全國青運會更注重為青少年運動員樹立健康的體育價值觀、培養綜合素質。
“青運會‘不重成績重精神’的辦賽理念對運動員的成長有積極作用。”溫州羽毛球隊教練員王躍平説,“對於年輕運動員的培養,不應只強調金牌和競技結果,更應該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青運會能讓運動員在不背負獎牌壓力的情況下切磋交流,發現和彌補自身不足,更快成長起來。不光對運動員,這種辦賽理念也呼籲普通百姓關注體育的人文教化作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過,觀念的變化並非朝夕之功。開幕前,一些代表團官員仍然言必稱金牌和名次,賽會也令人遺憾地出現了興奮劑事件,充分説明觀念轉變任務之艱巨。
交流互進 共享友誼
“文體不分家”在青運賽場有了更深刻的解讀,青運會注重文化教育和交流的理念得到各方好評。“博 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帶給了參觀者們學習與感悟中國體育沿革的機會,更讓他們通過觀展對體育的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
澳門運動員張迪淇説:“參觀展覽收穫很大,澳門的書本裏對中國古代體育發展介紹得不多,這個展覽很有趣,覺得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青運會期間,組委會還設計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志願文化體驗”、“青春日誌”、“觸摸福地,走進福州”、“書香書吧”、 “海絲文化體驗小屋”、“青運會運動員進校園”等活動,挖掘青少年創意,實現全國各地青少年在文化、教育、體育競賽平臺上的交流。
年輕的運動員在賽場內外的交流中結交朋友,建立友誼。香港帆船帆板隊領隊許瑩瑩説,第一天比賽結束後,他們的船隻在回航時出了問題,結果東道主廈門隊的選手熱心地幫忙解困,“賽場上雖然是對手,但場下大家都是互幫互助的朋友”。
對於志願者來説,青運會同樣是廣交朋友的平臺。福建師範大學學生張玉學説:“從培訓第一天開始主管就教我們要微笑服務,同時也學會了團結與配合,相互理解和幫助讓整個團隊更加具有凝聚力。更開心的是,我在這裡交到了很多朋友,收穫快樂、得到成長。”
節儉辦賽 傳承未來
“青運會是展示全國綜合性運動會改革成效的一次盛會,無論是賽事流程的安排、賽事成本的控制,還是賽事後勤的保障,都必須符合改革的精神。”首屆全國青運會組委會副主任、福建省副省長李紅表示。
如何在厲行節約和保證運動會標準之間達到完美平衡,考驗著青運會組委會的智慧與能力。青運村的規劃建設就是發揮社會力量的典範:這裡距福州海峽奧體中心僅數百米,在“商賽結合”的方式下,這些已出售未交付的商品房在完成運動員駐地的“臨時任務”後將全部交付。
首屆青運會努力壓縮行政成本,充分利用閒置資源。福州市執委會副秘書長張涵介紹説:“福州執委會辦公用品和運動員村傢具、家電、電腦等物資多從南京青奧會折價購入,僅這些項目就節約了2100多萬元。”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清早評價説:“青運會既滿足了賽事的需求,又注重節儉、不鋪張浪費、不貪大求全,可以説真正做到了‘科學節儉、合理節儉’。”
青運會給各賽區留下了一筆寶貴的遺産。包括海峽奧體中心在內的很多比賽場館,都將在青運會後對外開放,為市民創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間和休閒、健身、娛樂場所。
除了場館設施,青運會節儉辦賽、快樂分享的理念,精細化管理模式等“軟遺産”,也將傳遞到更多的國內大型賽事。
青運之火緩緩熄滅,但青春夢想在徐徐放飛。青春奉獻友愛,青春激揚情懷,青春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