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體育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直播點播NBACBA國足中超歐冠英超意甲德甲數據客戶端策劃

CBA史上首次選秀報名申請即將截止 難翻版NBA

體育資訊北京青年報 2015年06月24日 10:5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CBA歷史上第一次選秀的報名及申請6月30日就要截止,它與NBA選秀有些類似,但又有很大不同,這從CBA選秀規則、球員薪金制定、球員選拔範圍等多方面都予以體現。CBA選秀無疑將開啟CBA人才的一條新的輸送通道。但與此同時,在具體操作中又存在大量的難點和困惑。

簡易版NBA選秀

在很多人看來,CBA選秀在大方向上是“模倣”NBA選秀這種形式,它的出發點也是希望通過選秀形式來縮小CBA球隊間的強弱差距。眾所週知,在NBA歷史上有很多弱隊通過在選秀大會上“慧眼識珠”,使得球隊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巨變。

但對比CBA選秀與NBA選秀,在規則上有明顯的不同。像是CBA選秀球隊只是採用“倒摘牌”形式,在上賽季排名最末的隊伍自動獲得“狀元簽”,可NBA選秀在這個方面明顯要複雜一些:NBA沒有進入季後賽的球隊會抽籤獲得選秀簽位,成績越差獲得選秀高簽位的機率就更大。而在NBA選秀歷史上也有一些不是排名最末球隊卻幸運獲得“狀元簽”的事例。再比如在CBA選秀時,球隊可以放棄選秀權,但不能交易選秀權,這與NBA也存在較大差異。在NBA選秀權完全可以作為球隊交易的一個重要籌碼,有些球隊交易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對方的一些高順位選秀簽位。

對於以上這些CBA選秀與NBA選秀的不同,CBA聯賽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解釋稱,由於今年是第一次CBA選秀,很多方面都還在摸索與嘗試,因而在規則上簡化了一些內容,避免出現錯誤。

大學生球員缺乏足夠競爭力

NBA選秀有悠久的歷史,參加選秀的球員大部分來自於美國大學,這部分群體構成了NBA選秀的生力軍,他們也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可在CBA並非是這種情況,在今年CBA選秀申請人群中,包括了CBA青年隊球員、大學生球員與港、澳、檯球員,而大學生球員這部分群體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短板”。

一個多年從事校園籃球的業內人士昨日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分析了目前大學生球員存在的問題:首先目前CBA選材超過90%來自於各個球隊青年隊的青訓系統,即便會有部分CBA球員像是曾令旭、韓德君等出自大學生籃球這個領域,然而畢竟這樣的成功模板並不多見,這也無法避免地形成一些落差問題,這些在大學裏具備一定專業水準的球員都是大學聯賽的佼佼者,一路明星生涯走過來,但在與CBA青訓球員的對比中,他們又受困于訓練時間、質量、康復等因素影響,這使得校園球員在技術與體能差異等方面遠高於身材、天賦的差異,這些球員進入CBA球隊後,又會面臨很難進入輪換陣容的問題。換言之,他們的競爭力不足。

其次,大學校園的明星球員多是具備較高學歷,也有不少是名校背景,他們其實也是各大企業爭奪的目標,即便不打CBA而是打業餘籃球,也是收入相當不錯,這些更多選擇,也是阻礙他們選擇CBA的一個重要因素。

港澳檯球員參加選秀遇困惑

在今年CBA選秀時有一部分群體是港、澳、檯球員。可在以往,這部分群體的球員要想打CBA,是直接與對他們感興趣的球隊對接。而在CBA這些年中,像是浙江廣廈隊的林志傑以及此前在北京隊打球的李學林等,都是較為成功的例子。但如今當這些球員需要通過CBA選秀的方式才能打CBA,球隊間又無法交易選秀權後,這可能會令港、澳、檯球員對於CBA産生一定的困惑。

北青報記者與一名多年運作中華台北球員來CBA打球的經紀人做了較為深入的溝通,他表示,客觀地講,來CBA打球對於那些中華台北球員是誘惑力較大的,畢竟CBA球隊提供的薪水是比較高的,可是他們現在也有自己的困惑與疑慮,就是他們要打CBA必須要通過CBA選秀,但一旦選中他們的球隊並非是他們想要加盟的球隊,可是球隊間又無法交換選秀權的話,那麼這對於他們的職業生涯就不見得是好事情。

這名經紀人更是表達了自己的擔心,目前關於港、澳、檯球員必須通過參加CBA選秀才能到CBA打球的方式,可能會影響到高質量的港、澳、檯球員來CBA打球的信心,而這卻是與CBA選秀初衷背道而馳的。

文/本報記者 宋翔

對比

NBA選秀也非一蹴而就

應該説,NBA選秀髮展至今,已經成為很成熟的體系。但無疑它有今天的樣子,是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沉澱,並在此過程中經過多次規則改變與調整。

如果翻看NBA選秀的歷史,最開始時也有過規則簡易的日子,舉例而言,在1947年到1965年間,NBA選秀就出現過本地選秀的特殊規則,就是球隊可以在選秀大會前主動放棄選秀資格,轉而挑選一名本地的新秀球員,這樣做可以吸引當地更多球迷的關注。再比如,在1966年到1984年間,NBA選秀“狀元簽”是由東、西部兩支成績最差的球隊投硬幣選出。

但後來,NBA選秀伴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合理與科學。在漫長的選秀歷史與規則變革中,有一些極具歷史意義的時間節點:像是1985年,選秀開始向“樂透區”時代邁進,而且選秀輪數也縮小到只有兩輪。從1990年到2004年,“樂透區”的規則經歷不斷調整變得更加合理。

如今,NBA選秀規則大體是這樣的,在賽季常規賽結束後,14支未能進入季後賽的球隊會進行“樂透區”抽籤,根據抽籤規則與中簽概率,排名越末的球隊獲得高順位的簽位可能性越大,在抽完前三位後,剩下球隊按照戰績從差到好,依次排序。而進入季後賽的球隊,則根據他們的常規賽成績排定選秀位次,成績越好,選秀位置就越靠後。文/本報記者 宋翔

視點

選秀莫變成一場“秀”

不可否認的是,即將開始的CBA選秀,是CBA職業化進程中的一次巨大進步。CBA需要更多的人才輸送通道,哪怕在現階段這些通過選秀方式進入CBA的球員與那些CBA青年隊的優秀人才相比,並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力。

回望CBA歷史,能從大學籃球領域走入CBA的球員,不是沒有只是不算多:已經退役的劉子秋與正值當打之年的曾令旭,都是從清華大學走出來的校園籃球精英;遼寧隊的當家中鋒韓德君在進入CBA前,曾經作為武漢理工大學的隊員征戰過三屆CUBA聯賽,被稱為CUBA第一中鋒。他們,是大學球員進入CBA的代表,但並未形成氣候與規模。

CBA開啟選秀後會改變這一局面嗎?這個問題待解。但無疑會有更多數量與不同類型的大學球員有望進入CBA球隊的選擇視野。舉個例子,今年想要申請參加CBA選秀的武漢理工大學男籃隊長李文峻身高只有1米74,這樣身體條件的球員在以往幾乎是不太可能打CBA。但當CBA選秀開始後,至少這樣類型的球員能擁有更多一點的機會。

但就如同NBA選秀最初時也曾經遇到大量問題,並在之後不斷調整選秀規則一樣,可以預見的是,CBA選秀也會經歷類似的調整與完善的過程,只是因為有了NBA選秀的成功模板與成熟經驗,可能會使得CBA在選秀上少走一些彎路,避免一些挫折。

可又不得不考慮的情況是CBA長久以來形成的選材基礎與人才輸送體系,並且更為關鍵的是,CBA並不具備NBA那樣的人才基礎,這使得CBA選秀會有自己的特殊性,這也是CBA並不能完全照搬NBA選秀的最主要原因。

只是希望CBA選秀能夠不要到最後淪為一種形式——每個賽季前的球員摘牌大會其實就好似走過場,因為中國籃球太過需要人才的流動與選材的多樣化,也太需要一些規則與制度上的革新並向前發展。

文/本報記者 宋翔

相關閱讀
  • 封面人物
ipad版
iphone版
安卓手機
安卓pad

下載央視體育客戶端,精彩賽事,即刻呈現!

860010-1103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