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巴西世界盃的戰火一個月前已然熄滅,但對於中國足球而言余溫猶存,尤其是有關中國是否應當申辦世界盃的討論依然在繼續。新華社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黨委書記薛立,她認為,中國申辦世界盃總體而言利大於弊。
薛立曾于2003年至2013年在足管中心擔任副主任,她對足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感情。談起申辦世界盃這個話題,她表示,總體來説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這是一個跨時12年到16年的工程。目前2022年世界盃舉辦地是卡塔爾,我們要申辦只能是2026年或2030年世界盃,雖然2026年還在亞洲辦的可能性極小,但如果我們下決心申辦的話,就必須先入圍,然後持之以恒地申辦。正常情況下國際足聯會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之後開始2026年世界盃的申辦工作,所有申辦國家一定要在2016-2017年理順自己國內的事。日本在2005年提出了2050年足球夢想(包括男足世界盃奪冠等),德國、法國曾經有過青少年足球發展的10年至12年的系統規劃,這其中都與世界盃的申辦交融在一起。也就是説,辦世界盃是可以成為國家振興足球的助推器的。”
“申辦世界盃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簡單地説可以分為申辦、籌辦、舉辦三個階段。第一,申辦至少要在正式提交申請前兩年開始準備,需要提交一系列政府承諾保證函,涉及外交、財政、工商、稅務、海關、交通、通訊、電力、廣電、銀行、人力資源等多個部門,此外還必須有中央主要領導的簽字。這需要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在管理程序上的國際化,以及在政府充分保證的基礎上,中國足球協會的高度自治和實體化。這些是申辦的前提條件,做不到根本無法入圍,”她説。
一旦中國決定申辦而且最終申辦成功,那麼就進入了籌辦階段。對於這一階段,薛立有深入的見解:“第二,籌辦是申辦成功後的準備階段,這個階段至少7年,最長11至15年。這是最具有積極意義的過程。其關鍵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辦世界盃這樣一個無與倫比的契機,做好我們長期以來想做但沒能做好的事。比如,制定一整套城市足球振興的綱要,凡是要成為承辦城市必須形成地方政府足球振興規劃:在未來幾年中建立一個標準專業足球比賽場、6-8片高質量的足球訓練場、20片對青少年開放的足球活動場地;每年對當地青少年足球活動的投入不少於5000萬元、青少年足球註冊人口達到青少年人口的3-5%;建立3-5個城市級足球培訓中心、扶植10個以上區縣級足球培訓基地、支持1000所校園足球定點中小學等等……在有意承辦世界盃的城市中,經過嚴謹的評估,最終確定12個城市和2個候補城市。這期間由於籌辦世界盃的帶動,全國範圍的足球設施極大增加和完善,政府的足球投入顯著增加,同時吸引了社會資本的進入,足球人口普及率提升,足球真正成為文化,足球環境得到根本改善。這個過程中大量的足球基礎設施建設也消耗了國家的剩餘産能,增加了就業機會,拉動了體育産業和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城市的交通和環境得到巨大改善,國民文明素質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因為愛上足球而獲得了健康、快樂,變得更有紀律性、更加自信、更懂得尊重、更善於挑戰、更有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申辦世界盃利大於弊。”
最後是舉辦階段,薛立説:“第三,就是舉辦了,這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辦賽是我們的強項,一定會辦得很圓滿的,只是不要簡單片面地以國家隊的比賽結果為評判標準。綜上所述,申辦世界盃對於中國來講,利大於弊,重在過程,不在世界盃賽事的結果。”
中國是否申辦世界盃一直是一個爭議話題,支持者與反對者都能羅列出諸多理由。薛立説,自己的觀點只是一管之見。但作為足球行業十年的從業者和高層管理者,她的觀點卻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