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就此事展開調查,尤其是目前反映嚴重的超齡問題。”北京市足協秘書長楊俊生告訴記者,“目前初步調查的結果是,海淀區20名小球員中17人是13歲,房山隊本來報名人數就少,只有10個人是13歲,剩下的7個人12歲,身體條件差別確實存在。”
北京市第十四屆運動會足球丙組比賽(參賽運動員出生年月日應符合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之間的條件)至記者截稿時,全部比賽結束,其中第六輪比賽海淀隊以47:0狂勝房山隊的比賽,被眾多質疑者認為“海淀區有以大欺小的超齡球員”,“海淀區可能有一個連著打過3次六年級比賽的小球員,不知道今年是否超齡,請組委會進行調查”,一舉報者告訴記者。
然而,無論海淀區球隊是否有超齡球員,這場比賽的比分都足以令人咋舌——即便以超齡球員陣容對戰適齡球員陣容,比分仍然不可思議——或許一位站在中立立場的學生家長的描述,更有助於還原這場47:0的荒唐比賽,“比賽一共就70分鐘,上下半場都是35分鐘,再除去撿球的時間,47個進球幾乎相當於每分鐘都進一個球,防守方(房山隊)基本就不踢了,都站著,中圈一開球就失誤,等於直接踢給進攻方(海淀隊),海淀隊就直接帶球到房山隊禁區打門,房山隊根本不防守,就看著海淀隊一個一個地進球,最後一吹哨,47個,計分的人都覺得沒意思。”
房山隊的孩子們,為什麼在這場比賽中放棄抵抗?
“交白卷”源於不抵抗心理
一個被北京市體育局否認了的説法是,代表房山隊參加本次市運會足球丙組比賽的球隊,當中有幾個是海淀區的孩子,“房山這個年齡的球隊人不多,而且水平比較低,所以海淀區一個學校派了幾個隊員幫助房山區參加這個比賽”,有人告訴記者,“不過,海淀區‘贊助’的這幾個‘外援’,本身也沒經過什麼專業訓練,就是稍微有點兒基礎,但專業水平比較低,這次參加比賽也就是走個過場,鍛鍊一下,沒想到趕到這個節骨眼上,打了這麼一場比賽。”
這個“節骨眼”上的比賽背景,是丙組這8支球隊在單循環賽制下打完第五輪後,實力強勁的海淀隊和東城隊均為4勝1平(雙方交手以0:0戰平),為依靠凈勝球優勢壓倒競爭對手東城隊,海淀隊必須要在最後兩輪比賽中撈足凈勝球——而房山隊碰上本組中綜合實力最強的海淀隊,丟盔棄甲在所難免。
“我認為房山隊中有海淀‘外援’這種説法並不成立,我們的報名程序很嚴格,都是按照各區縣孩子們的身份證和學籍來報名的,海淀區學籍的孩子應該不會出現在房山隊中,而且參加丙組比賽的孩子,應該都是北京市足協註冊過的小運動員,跨區參賽的情況不被允許,除非是有交流協議、在北京足協備過案的運動員才會跨區縣比賽。”一位北京市體育局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説,“這場比賽從比分看,確實是一場不正常的比賽,但其實也是多種因素湊在一起,才打出這麼一個比分。”
按照工作人員的解釋,出現荒唐比分的第一個原因,還是“北京各區縣之間足球水平差異過大”,“房山這個隊基本上沒有足球專業基礎,前面幾輪輸給朝陽區和東城區都是10個球。其實,我們也是為了鼓勵大家都來踢球,讓孩子多參加比賽才制定的比賽規則,海淀區的球隊基本上是人大附中三高梯隊,那是全國招生的半專業球隊,所以海淀和房山兩支球隊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不只是球員,教練也一樣,海淀的教練是退役的職業運動員,房山的教練就是普通體育教師。”
而第二個原因,也與房山隊崩盤有著密不可分的直接關係,“我們已經向房山那邊了解過了,這場比賽房山隊從教練到隊員都已經心理上放棄了,相當於交了白卷,現在他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造成的惡劣影響了,從我們的角度來説,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放下包袱,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讓他們好好打完最後一場比賽。”
家長憤怒圍觀者的麻木
“我是聽一個孩子給我講這場比賽為什麼踢成這樣的,我的孩子以前和他是隊友,孩子其實挺無辜的,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該幹什麼,也不知道這場比賽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我最痛心的是,這場比賽的裁判、教練,包括組織者和官員,看見這樣的比賽竟然無動於衷,不但不當場制止這場比賽,事後好像也不打算追究責任。”這位家長對參與者的冷漠和麻木表示憤怒,“我們這些家長,明知道現在足球大環境不好,還堅持讓孩子練習足球,自己吃的苦就不説了,前途是不是光明也不説了,最主要就是對足球有種感情,我們喜歡足球。但現在孩子們從小就接觸這種噁心的比賽,家長們還能有多少熱情讓孩子們繼續踢球?”
事實上,賽事組織者舉辦比賽的初衷,絕非打擊孩子們的鍛鍊熱情,相反,正如北京市體育局工作人員所言,“是為了推動北京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發展,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促進學校體育鍛鍊風氣,讓更多的教師和孩子重視體育鍛鍊”——相關部門提供給記者的數據表明,今年的第十四屆北京市運動會,全市共有16個區縣組隊參加27個正式項目的比賽,報名參賽人數共計7776人,其中運動員6512人,比4年前上一屆運動會增加了1139人。
但讓一場普通足球比賽“變味”的,或許是“團體項目冠軍按3枚金牌計算”的“全運規則”——團體項目冠軍多發金牌這一做法當然無可厚非,不過,隱藏在某些官員心中的“錦標主義”和對金牌的過度追求,從來都是阻礙中國體育界健康發展的巨大毒瘤,弄虛作假乃至違法亂紀行為,上到全運會下至市運會概莫能外。
“我覺得這種唯金牌論的事兒不用再説了,就好比這次47:0的比賽,我覺得不應該把壓力提前灌輸給小球員,應該讓他們當作一場正常的比賽來打,輸贏都是自己的真實水平。”體育社會學家金汕説,“雖然小孩子比賽出現大比分很正常,但這種超出接受範圍的不正常的比賽,對孩子是一種傷害。現在都在議論校園足球,校園足球的精髓是讓孩子健康快樂地踢球,這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