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週報駐滬記者嚴益唯)“升班馬”哈爾濱毅騰並沒在自己的第一個中超主場,拿到球隊第一個中超積分,八連敗的戰績創造了一個中國職業聯賽的連敗新紀錄。除了諸多的偶然性外,這個連敗紀錄的必然性是,中超聯賽長期固步自封,缺乏積極的變革。
放眼如今中超,如履薄冰的球隊絕非毅騰一家。八輪過去,16支中超球隊中,有5支球隊場均分不到1分。10年中超,只有四個賽季出現了場均不到1分的球隊可以保級。與此同時,目前場均超過2分的中超球隊已經達到了4支。我們不妨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J聯賽。目前18支J聯賽球隊中,只有1支球隊的場均積分超2分,場均不到1分的J聯賽球隊,只有3支。如果説過去兩年中超的兩極分化只是一個趨勢,如今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中超積分榜上的兩級分化,對應的是這些俱樂部投入資金上巨大懸殊。隨著一些國企加大追趕恒大的步伐,中超俱樂部投入的資金的中位線繼續上升。按理,投入加大,應該會推高中超聯賽的質量,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增量資金,其實是消耗在了搶奪國內日漸稀缺的一線球員上了。也即是説,人還是這些人,但是中超的用人成本增加太猛了。所以,中超聯賽的平均水平不會與資金的增加成正比。相反,這種人為的炒作帶來的成本上升,讓一些中小俱樂部財務越發吃緊。其實,相當數目的民營中超俱樂部,一線隊賽季預算也就3000萬元,其餘的部分只能碰運氣去各處籌集。3000萬元,甚至只夠買一個國內的知名球員。球迷在為一些豪門大投入歡呼的同時,其實沒有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中超俱樂部都在勉強支撐。
球隊的實力過於懸殊,將造成聯賽的整體質量下降,這也造成了我們外戰的吃力。K聯賽的球隊,一個賽季要踢44場聯賽,我們中超球隊一個賽季只有30場比賽,我們如果還不能保證這30場的聯賽在實力相當的球隊之間進行,將來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
要想提高聯賽質量,目前只能從制度改革上著手。作為亞洲歷史悠久的聯賽,韓國K聯賽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革。但是我們職業聯賽過去20年,只有一次換湯不換藥式的由甲A“升級”為中超的改革。過去10年,中國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足球同樣在巨變。中超的賽制如今已經落後於現實,無法保證聯賽的質量了。
中超現在考慮的不應該是擴軍,而應該是瘦身。同時,可以通過增加諸如季後賽,來確保球隊的比賽場次。如果國安與恒大一個賽季可以在聯賽中交手四次,豈不是更吸引球迷?如果不改革,毅騰這樣的球隊,肯定還會大量出現,中超未來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