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智慧樹小小智慧樹金龜子城堡看我72變新聞袋袋褲芝麻開門智力快車快樂大巴快樂體驗

注意:不規律進食早餐,可能會導致超重!

少兒資訊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8月30日 12:0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饑餓這個詞似乎已經被永遠地踢進了歷史的文獻庫。苦誰也不能苦了孩子——可以説,現在的孩子真是從以前的有啥吃啥翻身成了吃啥有啥。但是,孩子吃的多就不會餓了?其實不然,孩子還可能出現隱性饑餓!

        隱性饑餓:是指機體由於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産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症狀。

        起因:營養素攝入不足或營養失衡。
        危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
        症狀:缺鐵、缺碘、缺鋅。
        發病人群:兒童和青少年。
        改善:養成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

        現代醫學發現,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亞健康等都與人體營養元素攝取的不均衡有關,“隱性饑餓”是具有長期破壞性的健康致命殺手。如果人類飲食中長期包含不平衡的營養元素,該習慣就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及腦力效能低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發佈的“臨床營養門診患兒營養狀況調查報告”引起廣泛關注。報告指出,該院近一年的時間中,臨床營養門診接診的1844名兒童中,19.1%存在營養不良。這一結果讓很多家長難以理解,覺得家裏條件都不差,孩子怎麼還會營養不良呢?

        然而,在專家看來,我國兒童營養知識缺乏、飲食行為不合理的現象非常普遍。兒童營養問題不容忽視。由於自然環境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加上膳食結構不合理,我國兒童營養仍面臨雙重挑戰:一是營養不良、隱形饑餓問題依然存在;二是城市兒童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

        超重、肥胖的孩子更易出現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和代謝綜合徵。研究發現,肥胖兒童出現血壓偏高的風險為正常體重兒童的4倍。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這些人們眼中的“大人病”正在悄然威脅兒童的健康。

        五個飲食壞習慣

        專家指出:兒童營養狀況不好主要由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致,以下幾個壞習慣最為普遍。

        1、不吃早餐

        調查顯示,我國6~11歲兒童中,6.5%不是一日三餐,這一數字在12~17歲兒童中高達14.2%;孩子們以不吃早餐為主,即使吃,早餐質量也較差。專家表示,不規律進食早餐,或早餐食物種類單一,會增加他們超重、肥胖以及患上相關慢性病的風險。

        2、常吃快餐

        我國兒童快餐食用率較高,尤其是西式快餐。調查顯示,65%的小學生、58.5%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每月至少消費1次西式快餐,每月消費大於5次的比例分別為13%、11.8%和9.6%。專家指出,長期食用高鹽、高糖和高脂肪快餐,是誘發超重、肥胖的因素之一,食用次數越多,肥胖發生率越高。

        3、愛喝甜飲料

        調查發現,我國6~11歲、12~17歲孩子中,每週至少喝1次飲料的比例分別為32.9%和42.3%,且城鄉差別不大。不僅如此,有些孩子還有飲酒行為,12歲以上中學生飲酒率高達51%。專家説,攝入含糖飲料會增加孩子患上齲齒、肥胖的風險。由於兒童發育尚未完全,對酒精耐受力低,容易發生酒精中毒和臟器功能損害。酒精攝入還可造成神經發育受阻,導致學習能力下降。

        4、挑食偏食

        一項針對我國5個城市7255名9~15歲兒童的調查發現,56.8%的孩子存在偏食行為。挑食、偏食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利,會引起營養不良、貧血和維生素缺乏,也容易伴隨其他行為問題。

        5、吃飯不集中精力

        調查顯示,我國42.3%的兒童經常邊吃飯邊看電視。專家説,進餐不專注可導致食物攝入過多,增加超重、肥胖風險。另外,飯桌常常成為家長教育孩子的地方。一項針對兒童和家長的調查發現,進餐時,父母經常或有時批評孩子的比例分別為14.8%、27.5%,導致5.9%的兒童“吃不下飯”、19.3%“勉強吃一點”。研究顯示,壓抑等負面情緒會使蔬菜、水果攝入減少,含糖食物攝入增加,不利健康。

        除了飲食問題,我國兒童普遍活動不足,他們更願意將時間花在玩電子産品上,這樣也不利於營養狀況。專家表示,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為改善兒童營養狀況,應將營養知識融入日常生活。

        5個改善兒童營養狀況的措施

        近些年,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兒童營養改善是個長期工程,政府、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孩子自己都應更加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食物,學習烹飪,提高營養科學素養

        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將營養知識融入兒童日常生活,從認識食物開始,進行飲食教育;鼓勵孩子參與食物烹調,學習餐桌禮儀,珍惜食物;家長應學習營養知識,改變自身不健康飲食行為,不把食物作為獎罰工具,不在進餐時批評孩子;學校應開設營養課程,並進行多種形式的營養教育,比如開闢“校園菜園”、學生幫廚等。

        2、三餐合理,規律進餐,培養健康飲食行為

        兒童消化能力有限,一日三餐時間應相對固定,每天要吃早餐,且應營養充足,午餐和晚餐做到營養均衡,少在外就餐。為了保證營養齊全,孩子要常吃富含鈣質的大豆、奶類及其製品;常吃瘦肉等鐵含量高的食物,同時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此外,飲食最好清淡,少吃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快餐。

        3、足量喝水,合理選擇飲食,不喝含糖飲料

        吃零食的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宜,兩餐之間可吃少量零食,吃飯前後30分鐘、睡覺前半小時不宜吃零食;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做零食,比如新鮮果蔬、奶類、堅果等;孩子要充足飲水,首選白開水,6~10歲每天800~1000毫升,11~17歲每天1100~1400毫升,天氣炎熱或出汗多時,應增加飲水量;不喝含糖飲料,禁止飲酒。

        4、不偏食節食,不暴飲暴食,保持適宜體重增長

        家長應早發現、早糾正兒童偏食、挑食行為,還要督促孩子避免暴飲暴食,減緩進食速度;有些青春期女生為追求苗條盲目節食,家長要加強引導,樹立正確的體型認知;已超重、肥胖的兒童,在保證生長髮育的前提下,應調整膳食結構,控制總能量,增加運動頻率。

        5、保證每天至少活動60分鐘,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孩子們應做到運動強度、形式的多樣化,每天累計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有氧運動為主;每週至少進行3次高強度身體活動,如長跑、游泳、打籃球等,3次抗阻力運動,如俯臥撐、引體向上等;要讓兒童了解久坐不動和長時間視屏帶來的危害,每坐1小時就要進行身體活動,每天視屏時間不超過2小時,且越少越好。

  • 智慧樹
  • 小小智慧樹
  • 新聞袋袋褲
  • 動漫世界
  • 第一動畫樂園
  • 動畫大放映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Android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青少劇場更多
最熱視頻排行榜更多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