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
《尖端科學》系列之長生不老的秘密
人類自古以來就夢想著長生不老,從孫悟空偷吃太上老君的長生不老仙丹,到徐福渡海為秦始皇尋找不死藥等等,種種故事流傳至今。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活了1600歲的人會長成什麼樣子,他會希望自己看起來有多大?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見解,一個活了好幾個世紀的人,也可能擁有一張圓潤的臉。這些研究和預測意味深長。
你想想,人類長生不老究竟意味著什麼?利是什麼,弊又是什麼?大人們也許會説你是胡思亂想,但你應該自信,如果你不停止對世界保持好奇和探求,下一個創意就可能來自你。
即使你不相信我們可以存活幾個世紀,你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讓自己的大腦變得機敏。比如科學家説挑戰和創新對鍛鍊腦力非常重要,那就接受一些小小的挑戰吧:猜字謎、玩遊戲和體育鍛鍊;不斷發現、探索新事物吧:走不同的路線去學校,試著參加你不熟悉的活動。
我有一個夢想——“長生不老”
在這本書裏,美國加州大學的弗裏德曼博士探求壽星們是否擁有某些一樣的個性,比如他們是否越快樂越長壽;加州大學的凱尼恩博士則相信,人們可以通過操縱基因來控制衰老,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不僅活得更長久,而且還會活得朝氣蓬勃。最讓人震驚的是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格雷博士的非凡預測,他説:“人可以活數百年,甚至可能幾千年”。你相信嗎?
法國人詹妮·路易·卡門(Jeanne Louise Calment)是世界上公認最長壽的人,這是1986年她生日時的照片。卡門去世時,終年122歲。
人類壽命:有沒有極限?活到多大算老?80歲?90歲?100歲?隨著人類壽命的增長,我們的想法需要調整。人類能永生嗎?
有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可以活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但這需要許多條件。英國劍橋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奧布裏·德·格雷博士(Dr. Aubrey de Grey)是這一理論的主要支持者。他認為,人類的身體就像一台機器,需要週期性維護,需要不斷提升改造,這樣才可以持續地以最佳的狀態運行。假設格雷博士所言屬實,那麼只要技術上可行,人類壽命就可以大幅度增長了。
圖中數據來源:早期人類數據摘自J.R.威爾莫斯(J.R.Wilmoth)科學 280:395-397,1998;1840年的數據來源於J.歐依盼(J.Oeppen)和J.W.沃 佩爾(J.W.Vaupel)科學296:1029-1031,2002;1900年、1950年和2000 年的數據均來自CDC網站;2050年的預測是由歐依盼和沃佩爾的科學 296:1029-1031,2002中預計的每十年壽命增長2.5歲推測出。
那麼以後人類能活多久?誰會知道呢?我們的確可以期待醫療科技的進步來延長生命,還可以期待在研究衰老方面有一些新的突破,發現一些新辦法來減緩衰老。
但是,未來還有許多不確定性。除了肥胖症,還有一些健康問題也會縮短壽命。這些不確定性比過去幾年多很多,導致我們無法預計人類壽命。但是無論發生什麼,這終究是個有趣的話題。
吃出來的疾病
從凱尼恩發現把葡萄糖放進線蟲的食物裏縮短了它們的壽命的那天起,她就不再吃糖了。除那些高纖維的、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外,我們吃的其他碳水化合物在我們體內都會轉化成葡萄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向胰腺發出分泌胰島素的信號,胰島素促使人的細胞吸收葡萄糖。當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葡萄糖太快時,胰腺就會分泌出過多的胰島素,這樣會使人的壽命縮短。糖和白麵粉是兩種能造成胰島素過度分泌的食物。
凱尼恩博士的日常飲食使她的胰島素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這就意味著沒有糖果,沒有麵包和意大利面(除了那些用全穀物做的),沒有土豆,也沒有白米。她只吃那些不會很快轉化成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她吃大量的蔬菜和色拉,還有魚、堅果、奶酪、蛋類和肉類。
但是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並不像辛西婭那樣生活,他們每天會攝入很多卡路裏。大部分美國人的飲食中都有一些垃圾食品和脂肪多的食品,同時又缺乏健康食物,比如水果、蔬菜、全穀物、蛋白質和礦物質,這使得很多美國人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
在過去的20年裏,美國政府在衛生保健領域增加的投入,有30%都用於控制增長迅猛的肥胖率。現在,美國政府在衛生保健領域的總投入的十分之一都用在了控制和解決肥胖症的問題上。他們的飲食方式是一個很明顯的問題,但是很少有人正視這個問題。奧巴馬總統曾做過一些值得注意的提示,總統夫人也想通過在白宮的南坪上開闢蔬菜園,引起大家對飲食問題的關注。
在2009年8月份的時候,奧巴馬説過要在白宮前開放一個農貿市場,並且要建立一個新的分配網絡,將當地的農民和學校聯絡起來,給學生的午餐提供更加新鮮的食物。他甚至還想要通過對碳酸飲料徵稅,限制人們購買碳酸飲料。
探究“長生不老”根源所在
從飲食方面:人體所需的六大類營養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水。
糖類分為單糖﹑二糖﹑低聚糖和多糖。二糖﹑低聚糖和多糖都是由單糖通過不同的方式結合而成的。我們熟知的葡萄糖是單糖,蔗糖是二糖,澱粉是多糖。脂類分為脂肪和類脂,膽固醇就是類脂的一種。它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參與了一些甾體類激素和膽酸的生物合成。但攝入過多的膽固醇會引起高膽固醇血症,進而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蛋白質是骨骼﹑肌肉﹑軟骨﹑皮膚和血液的基本組成物質,同時也是酶﹑激素和維生素的基本組成物質。無機鹽是無機化合物中的鹽類,也稱礦物質。
鐵﹑鉀﹑鈣﹑鎂等都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雖然無機鹽在細胞、人體中的含量很低,但是作用非常大。比如鈣是骨骼、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鈣會導致骨軟化病、骨質疏鬆症等;碘是甲狀腺激素的組成部分,缺碘會導致呆小症、兒童及成人甲狀腺腫大等。如果攝入了過量的無機鹽,也會大大的不妙,比如鈉吃多了會引起高血壓。
在六大類營養物質中,脂質﹑糖類和蛋白質一起給人體提供卡路裏。卡路裏是能量單位,我們的機體通過代謝作用“燃燒”食物中的卡路裏。代謝作用通過酶將糖類分解為葡萄糖和其他糖類,將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然後,這些小分子物質通過血流被轉運到細胞中,可以被立即吸收利用,也可進入最終代謝階段,與氧進行反應,釋放其存儲的能量。
水果&蔬菜大部分的水果和蔬菜都是低脂肪低熱量的。所有的水果和蔬菜都不含膽固醇。它們是很多營養物質的來源,包括鉀元素﹑膳食纖維(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疾病)﹑葉酸﹑維生素A和維生素C。
讓水果和蔬菜佔到餐盤的一半!
穀物
穀物中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包括膳食纖維﹑幾種維生素B(硫胺﹑核黃素﹑煙酸﹑葉酸)和礦物質元素(鐵元素﹑鎂元素﹑硒元素)。穀物可以分為全穀物和精製穀物。全穀物包括麩皮﹑胚芽和胚乳,像全麥麵粉﹑碾碎的幹小麥﹑燕麥﹑糙米和全麥片。精製穀物已經被磨細,沒有了麩皮和胚芽,也沒有了膳食纖維﹑鐵元素和很多維生素B。白麵﹑無胚芽的燕麥片﹑白麵包﹑白米都是精細穀物。保證攝入的穀物中至少有一半是全穀物。
蛋白類食物
不要以為只有肉類和海鮮才能為人體提供蛋白,豆類﹑堅果和種子也能。素食者可以多多食用豆類和堅果來補充體內所需的蛋白質。要選擇精肉或低脂的肉類,高脂肪的蛋白類食物會增加你體內的“空卡路裏”(固體脂肪和添加糖産生的熱量)。起酥油炸雞和黃油煎蛋就含有很高的“空卡路裏”。
奶製品
這裡所説的奶製品是含鈣的奶製品,包括富含鈣質的豆奶。那些只含有極少的鈣或不含鈣的奶製品(奶油乾酪﹑奶油﹑黃油等)不在我們的選擇範圍內。選擇無脂或低脂的牛奶﹑酸奶或乾酪。含脂量高的奶製品和加糖的奶製品(風味牛奶﹑甜點)也會增加你體內的“空卡路裏”。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以飲用低乳糖或無乳糖的牛奶,也可以在飲用前加入乳糖酶來減少牛奶中的乳糖量。
從精神方面:越快樂,越長壽?這個問題的答案難道不是肯定的嗎?畢竟,擁有開朗的性格也就意味著你是一個樂觀的人,而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你會比你那些性情暴躁的朋友們更加容易接受生活中的煩惱。這難道不會減少你的壓力,讓你不容易變得憤怒和沮喪,從而使你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嗎?難道這不該使你活得更加長久嗎?這些推理對於那些沒有實證精神、只知道發表評論的哲學家來説或許是順理成章的,但是科學家卻需要獲得更加有説服力的證據來證實。
快樂,在這一點上弗裏德曼的發現令人吃驚。在本次研究中,被歸為快樂一組的孩子壽命反而傾向於比平均壽命短。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快樂的人有一些行為傾向對他們的健康不利,如吸煙、喝酒?抑或快樂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事物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因此無法適應成人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為了尋找諸如此類的一些關聯,弗裏德曼博士和他的同事對特曼數據進行了探究,但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發現。他説:“通過現有的數據,我們無法充分解釋樂觀開朗這一性格特點的效果。” 弗裏德曼注意到,當人們面對短期的問題時,樂觀、快樂是有積極效果的。“高度的快樂所産生的長期影響比較複雜。”他説。他和他的研究小組目前正在努力來理解這一發現。
抑鬱,如果太走極端也是沒有益處的。有抑鬱性格的人壽命一般要短于平均壽命。 為什麼會這樣呢?抑鬱會直接導致早逝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是如何來實現的呢?會不會存在涉及其他因素的更加複雜的解釋呢?答案是:我們目前還不知道。我們只是知道二者存在相關性,但是要想準確地解釋抑鬱和短命是如何相互關聯的,研究人員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實驗。
壓力,思維模式可能會産生負面影響的一個可能的途徑就是通過壓力。耶魯大學的貝卡 • 利維博士(Dr. Becca Levy)發現,當老年人面對與他們變老的現實有關的負面信息時,他們就會感到有壓力。
在其中的一次實驗中,利維讓幾位老年人在電腦上做數學和語言測試。她通過安裝一個程序,讓信息在電腦屏幕上快速閃過,這樣參與實驗的人就完全憑潛意識來答題,從而得到比較客觀的結果。在每次測驗前後她都會測量他們的心率和血壓。
當利維閃現的是一些負面的詞彙如“困惑”“遺忘”“忘記把東西放在哪”“衰老”以及“年齡大”等時,她的實驗對象的心率和血壓會上升。而當她閃現的是一些正面的詞彙,如“明智”“智者”“有創造力”和“博學”等時,實驗對象的心率和血壓就保持基準線不變。
這些發現表明了在變老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對衰老的消極、刻板的印象會對個體産生額外的壓力。利維由此提出假設説,這種壓力會影響心血管的健康,縮短人的壽命。有意思的是,有其他研究證明,壓力與涉及染色體的另一衰老過程有關係。
對變老的感覺,利維博士試圖查證對於變老的負面情緒是否會影響健康。她利用從240位老年人那裏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對此有著積極態度的人明顯更加健康。相比那些對衰老有消極態度的人,這些人的行為也比較健康。消極思考的人基本上好像容易放棄,似乎對好好照顧自己一事並不關心。
這又讓我們回到了霍華德·弗裏德曼的研究,他在特曼數據裏也有類似的發現。儘管他發現快樂與長壽沒有太大關聯,但是他卻發現認真謹慎與長壽有關。事實上,弗裏德曼發現,謹慎是與長壽最有關聯的個性特徵。 活得比較謹慎的人會繫上安全帶,會注意飲食健康,會按照醫生的囑咐吃藥,他們的行為一般會對他們的健康比較有益。
生命,那是自然給予人類去雕琢的寶石。那麼,要想生活得健康、長久,你應該遵循什麼建議呢?不管你變得多麼老,都要對你的年齡有良好的感覺,要認真謹慎一點,多做一些健康的行為,並且不要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