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
《生命價值》系列之天生我才
天才背後的秘密是什麼?快樂,熱情,興趣,專注,勤奮,好奇?多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天才兒童的大腦,説天才就是天生的,也有的説天才是後天培養的。
是什麼使得這些孩子如此有才?天生的?教育的?還是別的什麼神秘的原因?這本書整理了一些天才兒童的故事,試圖從他們的生活中找到成為天才的秘密。
蘋果天才喬布斯説:“最重要的是,擁有追求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你是不是這個世界認定的天才並不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或許這一切從郎朗2歲時就註定了,就像他所説的那樣—“我就是特別渴望,我就像那只貓,我也想彈琴。”
如果你認真地讀一讀這些故事,就會發現這些天才兒童擁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他們的內心,就是對某件事情或者某種生活的特別強烈的渴望,無論他們是11 個月、還是11歲。這些內心的渴望可能只在他們的童年出現,也很有可能伴隨他們的一生,讓整個世界和人類都因此受益。
“一天,德國神童卡爾·弗裏德里希·高斯(Carl Fredrich Gauss) 讓他的小學老師大吃一驚。他只用幾秒鐘就算出了從1到100所有整 數的和,而他的同學還在一點點地算1+2+3……高斯的算法完全不 同,他發現如果將數列兩端的數依次相加,得到的結果相同(如 1+100=101, 2+99=101, 3+98=101等)。當他發現這個規律後,高斯就把這道加法算術題簡化為50 x 101 = 5050。 ”
高斯之所以能夠快捷簡便地解答這道題,就是因為他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通過觀察事物的整體,他發現了數字的組合規律。他這 類人會用我們大多數人想不到的方法看問題。他們不會停留在一種思 考方式上,比如1+2+3……如果神童能夠終生保持超常智力,結果會怎麼樣呢?我們稱這些人為“天才”。
不論天才年紀多大,他或她都會比大多數人更聰明,更擅長做某件事。天才會繼續保持他們超常的智慧、獨特的創造力及新穎的想法,遠遠超出其他成年人。
很多人認為,天才是一群在某種測試中得分很高的人,這種説法並不全對。天才的含義遠不止是測試取得高分。美國作家邁克爾·米哈爾科(Michael Michalko)認為,天才通過獨特的聯絡發現事物。
比如,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能大膽地想象説話的聲音可以通過電線傳輸。於是,他把自己掌握的有關聲音和電線的知識綜合在一起,創造出了全新的東西。真是太有才了! 大名鼎鼎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就是一位天才,但是他在得出那條著名的公式和方程的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天才通常不怕犯錯,要想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你就必須打破常規,必須有創造力,而且還要勇於犯錯!
智商得分反映了什麼?
自從智商(IQ)測試發明以來,就不斷有人爭論一個問題—它實際上測量的是什麼?是智力、抽象的綜合腦力,還是像埃德溫·波林 (Edwin Boring)所説的“做智力測驗的能力”?
無論答案如何,總有研究表明,IQ測試得高分的人往往學習成績更高、工作表現更好、掙錢更多、犯罪率更低,甚至壽命也更長。 看來不管你怎麼看待這個測試,它還是有一定的預測力。
不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安傑拉·達克沃思(Angela Lee Duckworth)發現,IQ測試的作用被高估了。以往的測試往往會忽略動機因素。
簡而言之,科學家認為IQ測試測的不只是智力,還有對自己智力進行證明的渴望。許多標準化測試都假設人們在做測試時是積極而警覺的。智商測試也是如此。達克沃思研究發現,在做測試時,如果有一定的物質激勵,人們的平均分數就會更高,這表明,動機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IQ測試的結果。
另一位科學家,來自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的羅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表示,動機在學業和生活中起著強大的作用,這項研究正是證明了這一點。
生活上的成功需要許多技巧,斯滕伯格説:“我們不應將自己限制在狹窄的標準化測試中,而應去尋找直接評估動機、創意、實踐能 力、智慧,甚至道德的方法。”
是不是天才,試試玩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