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智慧樹小小智慧樹金龜子城堡看我72變新聞袋袋褲芝麻開門智力快車快樂大巴快樂體驗

當孩子十八歲時,媽媽跟TA聊些什麼

少兒資訊 來源:央視網 2017年06月12日 14: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作為母親,我無時不在盼望著你生活在幸福裏,可什麼是幸福呢?多年來,我們使用的共同語言已經讓我們明白,幸福與物質、成就、美貌、親情、友誼、愛情等相關,但卻並不取決於這一切……”這是一位媽媽給十八歲女兒的家書中提到的話題,什麼是幸福?這位媽媽會怎樣像已經走向成熟年華的女兒詮釋呢?請看一位媽媽寫給女兒的家書。

十八歲生日,我們聊一聊幸福吧

  親愛的萌萌:

  今天,你滿十八歲了。媽媽這是第二次給你寫生日信,第一封寫于14歲那年,那封信裏的許多話,我都還記得,那是怎樣的激情與感動,怎樣的喜悅與憧憬啊!當時,你正坐在初三的教室裏上課,離媽媽不過數百米的距離。時間之河悄悄流淌,四年以後,我又坐在桌前給你寫生日信,而你,已經遠在萬里之外的大洋彼岸,成為一名大學生了。

  我的孩子,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如果我們把時間向更深處回溯,十八年前的今夜,你才剛剛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呢!那一雙清澈烏黑的眼睛,定格在爸媽的腦海中,如同兩顆明亮的星辰,十八年來一直照亮著我們的生活。

  此刻,我激動的心情與四年前無異,當這份感情化為文字時,我還是忍不住落淚了,但我在熱淚之外,還想跟你説點別的什麼。説什麼呢?與第一封生日信不同的是,這封信我是斟酌了再斟酌,不敢隨意下筆。

  回想我們在一起的那些日子,回想如今我們每天在微信上的聊天,我可以毫不懷疑地説,我們之間的親昵比別的母女還要多,但我更欣慰的是,我們在甜蜜的親昵之外,還有更好的感覺。這更好的感覺,不是基於物質,也無關親情,而是來自共同的價值觀,來自我們對知識的熱忱分享。我把這種感覺稱為——幸福。是的寶貝,幸福,就是我今天想要和你聊的話題。

  作為母親,我無時不在盼望著你生活在幸福裏,可什麼是幸福呢?多年來,我們使用的共同語言已經讓我們明白,幸福與物質、成就、美貌、親情、友誼、愛情等相關,但卻並不取決於這一切。它是這樣一個深邃、豐富的詞語,以我的能力,無法給它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今天我只想到兩點——求知和奉獻。

  蘇東坡曾説過“人生憂患識字始”,意思是人的煩惱和憂慮是因為懂得了知識,懂得了思考,我把這個“字”理解為知識和道理。這話有一定道理,你看那些不喜歡求知、不願意費腦筋思考的人,容易滿足,快樂好像要多一些。當痛苦和煩惱怎麼也無法擺脫時,我其實很羨慕這樣的人:我為什麼不能像他們一樣,少想些問題呢?活在當下,享受在眼前,跳一通廣場舞,看幾集電視劇,每天把吃喝挂在嘴上有什麼不好呢?

  可是孩子,一想到數百萬年前,人類在洞穴裏刻下第一個符號,創造出第一個文字,文化從此生根,終於長成參天大樹時,我就無論如何不想把自己在宇宙中短暫得如同火花的生命,交給吃喝、交給愚昧了。

  我常常想,遠古的祖先裏,一定也有著兩種人的分化,一種人滿足於吃飽穿暖,而另一種人在追尋著別的價值。正是後一種人,創造了知識,也留下了疑問,讓無數的後來者驚訝、感動並繼續尋找答案。這些活在知識裏的人是憂患的,但也是幸福的。憂患在於,他們可能要窮盡一生去研究一個問題,寢食難安,放棄了許多常人擁有的快樂,這從許多科學家身上可以看到;幸福在於,他們沒有讓生命停留在低級層次,而是努力探索,最終惠及全人類,他因此而享受到永久的幸福。

  記得我童年時讀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自己的好朋友“尿中有糖,竟至不起”,好友最終離世,小男孩十分悲痛。男孩立志學醫,終於發明了胰島素,無數的糖尿病患者因此得救。我忘記了這位醫生的名字,但我深深地記住了這個故事,今天向你講起時,依然感動莫名。這就是我想和你聊的第二個詞——奉獻。大概有朋友會説,瞧,還説不想讓家書“高大上”呢!盡説些冠冕堂皇的話!不,不是那樣的,媽媽之所以支持你求知和奉獻,其實是有私心的,因為,我再三反思自己四十四年來的人生旅程(特別是近幾年來),發自內心地認為:個人的幸福,絕不僅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到完美無瑕:功課優秀、物質豐厚、家庭和諧、事業有成……我知道,這是大多數人的觀點,我無意指責,我僅代表我自己。可是我也深信,這份私心將成就一種無私,那就是,我親愛的女兒將用奉獻而非索取追求幸福,必然也會為他人帶來幸福!

  咱家對面,是一棟高層居民樓,在我面前,和星月一起閃爍在夜色中的,是萬家燈火。我在想,這一扇扇窗戶後面,住著的是一個個家庭,他們每天上演著什麼樣的故事?和我們差不多吧?悲歡離合、哭哭笑笑。夫妻、孩子,上班、上學。浩渺的宇宙中,我們因為極偶然的因緣,成為了一個人,而不是一塊石頭、一朵雲、一棵樹、一隻小蟲……既然如此,就得想想人應該怎麼活的問題。除了吃飯睡覺,除了穿衣打扮,我們還應該做點什麼才更快樂呢?

  寶貝,你還記得葉嘉瑩先生講詩詞時説人為什麼要寫詩嗎?她引用了孔子的話:“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她解釋説孔子認為人不應當同鳥獸生活在一起,而要與同道者生活在一起。葉嘉瑩先生引用的目的是為了説明,古人寫詩的原因,除了對自然、對物的感動外,還有對人事的感動。我們是人,所以就不能對人無動於衷。人只有把自己定位給社會,突破小我之局限,才能擺脫各種困擾,收穫職業、親情、愛情、家庭上的種種幸福圓滿。反之,如果沒有大目標,職業會很快讓人倦怠,家庭成員之間除了講吃論喝、相互糾纏,很難産生真正的能量。這是我們在認識的人,包括咱們自己身上見證過的。

  孩子,不知不覺中,媽媽又把這封信寫得長了,想説的話總是太多,等你暑假回來,咱們坐在美麗的新家,好好深談吧!我知道,大一下學期裏,你又成長了許多,我最應該學習的人,首先是你。多少次,你在微信裏給我們加油,讓全家一起努力。你讀的書越來越好,寫的論文多次受到教授和寫作中心主任的稱讚。你看各種戲劇,學習新的語言和文化,探索著這個世界和自身。知識對於你而言,像呼吸一樣自然。這封信,與其説是寫給你的,不如説是對我自己的一次反思。

  十八歲是最美好的年華,也是走向成熟的年華。媽媽祝願你永遠平安、健康,更美麗、更優雅、更堅定,運用所學知識,奉獻世界,體驗到一種深遠、遼闊的幸福。

愛你的媽媽(沈慧敏)

2016.3.16

  • 智慧樹
  • 小小智慧樹
  • 新聞袋袋褲
  • 動漫世界
  • 第一動畫樂園
  • 動畫大放映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Android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青少劇場更多
最熱視頻排行榜更多
860010-1122060100
1 1 1